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火靓汤--清心润肺汤

(2008-11-04 08:59:51)
标签:

美食

养生

汤料

汤汁

肉类

分类: 餐前(肉汤+蔬菜汤+海鲜汤)

老火靓汤--清心润肺汤


 

最近一个多星期老公总是咳嗽,白天只是偶尔咳一两下,一到晚上就咳嗽得不得了。他还怕影响到我睡觉,想忍又忍不住,捂着被子咳,那声音听起来实在让人心疼。

 

一开始喝金银花露,川贝枇杷膏都不行,后来看了医生,医生说天气的忽然变化特别容易刺激呼吸器官,这是诱发咳嗽的原因,只开了一些消炎药。我天天炖雪梨汤,罗汉果饮给他喝,总算好起来了。

 

现在进入秋季,气候变得异常干燥,人们也常常会感到鼻干、口干、咽燥、皮肤干裂等等。因此,清心润肺汤是秋季养生之首选。所以强力推荐给大家,希望在这个深秋大家可以煲一些健康营养的汤喝,多保重身体。

 

 

配料:

雪梨10克

南杏15克

北杏15克

茨实15克

海底椰5克

玉竹45克

无花果15克

蜜枣20克

麦冬12克

做法:

将所有药材和猪瘦肉或鸡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先用武火煲滚,再用文火煲1-2个小时,调味,食肉喝汤.

(所有药材如果超市里买不齐,在一些中药店里都会有卖的)

   

 

老火靓汤--清心润肺汤

广东人根据本地不同季节气候特点,将不同的汤料组方与精巧的厨艺融为一体,制作出独特的美食佳品——老火靓汤。粤式靓汤因其具备滋补强身、延年益寿的特效而闻名天下,成为广东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


                  煲烫小知识介绍
一、煲烫用具选择
    以砂煲为佳,其次为不锈钢锅;建议不要用铝锅和铁锅。
二、前期处理
    1、汤料的浸泡:
    用冷水对汤料进行浸泡,时间约为15-30分钟,以药材透心为度。
    2、肉类的选择:
    肉类的选择以鲜肉为佳,若用冻肉,可放入沸水中,片刻后捞出,就可以去除血污和腥味。
   健脾类:
    选猪肉、猪肚、猪脊骨、牛肚、鸡肉(去皮)、乌鸡肉、鹧鸪及禽类的胃。猪横利(猪胰脏)也可。
   润肺类:
    选猪肺、兔肉、鳖(甲)鱼、田鸡、鸭肉及健脾类肉类。
   补益类:选猪羊肉、狗肉、鹿肉及健脾类肉类。

   养颜类:用润肺类或健脾类肉类。
三、煲烫过程
    1、将汤料与肉一齐下锅(若为花类汤料,用隔渣袋装好,起锅前10分钟才放入汤里),根据品汤人数加水,加水量建议每人2-3碗。为保证汤的浓度与口感,总加水量不宜超过12碗。(一碗水约200ml)
    2、用武火将汤煮沸,撇去烫面浮沫,改用文火慢熬两小时。
    3、水温控制:煲烫过程中若需加水,必须用开水或温水,切忌加冷水,因中途加冷水会使肉的蛋白质提前凝固,影响汤汁的口感,同时也降低汤汁的营养价值。
    4、对汤汁调味:为充分保证汤水营养成分,可在煲烫完成前10分钟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量食盐。
四、食用方法
    主张吃肉、喝汤。因广东传统煲老火靓汤的时间长达四小时以上,肉已煮烂没有肉味,因此习惯只喝汤,汤渣舍弃。我们现代人快节奏生活,只需要熬两小时即可,汤里的肉正适合食用;汤料渣的处理:部分汤料渣可以食用,例如淮山、红枣、沙参、百合、莲子、薏米,其余可丢弃。
五、各种煲烫的技巧
    1、汤变鲜:熬汤最好用冷水,慢慢地加温,蛋白质才能充分溶解到汤里,汤的味道才鲜美。另外,不要过早放盐,盐会使肉里的水份流失,也会加快蛋白质的凝固。酱油不宜早加,葱、姜和酒等佐料也不宜放太多,这些会影响汤本身的鲜味。
    2、汤变清:要想汤清、不浑浊,必须用微火烧,使汤只开锅、不沸腾,因为沸腾会使汤里的蛋白质分子凝结成许多白色颗粒,汤汁便浑浊不清了。
    3、汤变浓:在没有鲜汤的情况下,要使汤汁变浓,一是在汤汁中勾上薄芡,使汤汁增加稠厚感,二是将油烧热,冲下汤汁,用旺火烧几分钟,汤就变浓。
    4、汤变淡:把面粉或大米装进纱袋,放汤中煮几分钟,盐份被吸收,汤就会变淡,亦可放入一个洗净的生土豆,煮几分钟,汤也能变淡。
    5、汤变爽:有些油脂过多的肉类煮出来的汤特别油腻,遇到这种情况,可将少量紫菜置于火上烤一下,撒如汤内,可减轻油腻。
    6、汤变美:这是速滚汤的做法,买50至100克稍肥一点的肉馅,烧热肉馅后倒入滚水,熬上几分钟,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菜和调料,加盖炖10来分钟后,一锅白色的“高汤”便做成,可以起锅食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