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读有感
(2010-09-10 03:55:29)
标签:
道德经心灵独语心理心灵健康教育杂谈 |
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重和轻相对,稳重和轻浮, 静和躁相对,沉静和急躁。
在人的修养方面,重和静是应该掌握的根本。要重视自己,要静。面对荣誉很坦然,很静,能很好的把握。
君子的行事,(有德行的人)能很好的把握重和静。无奈有些国君则不重视自己和别人,显得有些轻浮。
这是在谈修养的一些话语,告诫行事要把握好根本。不可鲁莽。
在我们这里一些地方现骂人的一句话,但已不常见。开玩笑话开过头了,对方反击道:“你轻的很!,你发轻的!”这些古老的语言。表达的意思就是你发贱,对人对己极不尊重,既不稳重的意思。
做人要稳重,要有礼貌,要沉静。尊重别人和自己,不可犯浪。这些都是君子的做法,
注:(甲见了乙,要开玩笑,问乙和其嫂子或者看上其嫂子有特别亲密的关系。对方是近亲的异性(比如亲嫂子),乙则说甲发轻)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
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
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
妙。
看什么是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就是象水一样,利万物。不予他人争东西。
善是一种境界。能不争。
做了善事,有利他人的事情,但是又不要好处,不图名利。那怎么能留下痕迹呢?
说了对别人什么有帮助有利的话,怎么能伤害到别人呢?
在有利于他人的计算方面,根本不用精打细算。
有利于他人的关闭,不想门一样有关楗,是不能打开的。对人不利的事情,在这方面已经关闭了。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现在的话,就是答应的事情,不用写合同。很守信的意思。抱定有利于他人的承诺,不用结绳来约定。
表达的意思是说善的境界很高,不是普通人之间的需要在某些条件下,才能行使的意思。不要对方的回报,无争,无需什么条件的限制,才来行使自己的善,才来行使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用一种不争的心态在面对自己做的事情,那才是真真正正善。
在圣人的眼里,有利他人的事情,没有不利于自己的事情。眼下,没有不可以不施善的对象。这这种做法叫做袭明。
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的人是善人资助施善的对象。不这样的话,看智不智,会陷入自我迷失的道路上。
这就是特别十分奥秘的地方。
老子在这里确实揭示了不陷入迷途的真经。“那就是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不争,为何要必须做到不争?
因为可以无忧,可以心灵完美。“夫唯不争,故无尤。”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就是以无私而成就有私的奥秘。
正是因为无私反而成就了自己。
有多少人能理解呢?老子在这里着实的在这方面揭示了一下。
这就是道在人身上的表现。
“不争,和无私”要真真切切知道里边的内涵。
即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是无忧,一个是故能成其私。
能成功,和心理十分健康,是我们现在很多人的追求。
可是自己又“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对待不争的人,任意凌辱,对待自己可以资助的人,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对待别人要么认为其实邪恶的,要么认为是潜在的对手。不知不觉中进入自己布下的迷途。
虽然很智慧,可是也是一个自我迷失的人。
一个自我迷失的人,最终会自暴自弃的。
何谈成功,更不用说心灵健康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