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奇缘——我搞报道那些年的那些稿那些事(3)

标签:
报道采访稿件军旅新闻 |
分类: 岁月回眸 |
“小草”奇缘
——我搞报道那些年的那些稿那些事(3)
1987年春,我进入基地报道组没多久,便一炮打响,有一篇人物通讯不仅敲开《解放军报》的大门,还分别被《中国教育报》、《中国少年报》、《大连日报》等报纸刊登。要知道,《解放军报》在全军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极大,是考量一个单位和个人报道成绩的硬杠杠。《中国教育报》、《中国少年报》也属于全国性报纸,比起某些地方性报纸自然要胜一筹。
这篇报道,军报的标题是《让枯萎的小草萌发勃勃生机——记某部三位战士关心残疾少年的事迹》,中国教育报的标题是《幼苗逢春——记解放军某部战士关心残疾少年的事迹》,中国少年报的标题是《叔叔送他走了两万里》,大连日报的标题是《残疾姑娘的希望之歌——战士历永刚、李彦国、刘立新帮助刘亚冬刻苦学习的故事》。


如果说进入基地报道组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大舞台,那么这篇人物报道则是我显露才华的一个契机。当时,我们报道组共有5人,作为基地宣传处新闻干事、报道组长的孙风和同志,堪称我的伯乐和老师,正是他的赏识和引荐,我才有了这样的用武之地;同时他还给予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尤其在这篇报道上,他更是功不可没。当时,我们基地机关在吉林通化,而这篇新闻则发生在驻大连部队(也是我的老部队)。线索是孙干事提供的,他让我返回大连采访。我则把写好的通讯稿交给他处理。当时,他带着一批稿件去北京了。不久,这篇人物通讯便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多家报纸的版面上。
不得不说,那时上稿也是要凭借一些关系的,比如说在解放军报上的这篇,之所以能被采用,得益于孙干事与报社编辑的关系到位,他曾在军报学习过,善于交际的他自然同报社的编辑有交往。还有《中国少年报》上的这篇,之所以多了一位作者,是因为该作者也是我们部队的报道人员,他有一位亲戚在中国少年报社当编辑,孙干事摸到这一情况后,便借船出海般达到我们的上稿之目的。令人感慨的是,谁能想到,正是当年这位把上稿看得比啥都重要的同行,后来离开部队立志创业,竟然做大做强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老板。
再说这篇人物通讯,其实就是新闻故事,其情节还挺打动人的。采访的过程很顺利,故事中的两位战士和残疾女孩都很配合(另一位战士已复员离队),三位战士所在的连队还盛情款待我。原稿的标题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借喻了小草和春天,军报登载时稍作修改。当时之所以借喻小草和春天做标题,是因为当时一首《小草》的歌曲很流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无论是基于人间情感、社会背景,还是对于我这位搞报道的新兵来讲,这篇“小草”的稿子,都是那样的难能可贵。(董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