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中轴线”舒展壮美新画卷

(2023-06-29 07:23:22)
标签:

北京

中轴线

历史文化

申遗

首博

分类: 文化杂谈

首博观展:穿越历史时空,感知北京中轴线之美

听说首都博物馆推出“辉煌中轴”展览,是为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所举办,内容很丰富,颇具观赏性,遂欣然前往。看了之后,感觉眼界大开、收获满满

对于北京中轴线,最具权威性的评价莫过于建筑大师梁思成的赞美他讲道“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据悉,“中轴线”的叫法也是出自梁思成之口,他还把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形象地比喻成“凝动的乐章”。

坦率地讲,尽管无数次地行走或驻足于北京中轴线上,但对“中轴线”的概念一度是模糊的零散的,或者说只能感知其万之一二。直到中轴线申遗,了解了相关历史知识,特别是通过此次“辉煌中轴”展览,才使得我穿越历史时空,真正感知其历史与文化价值。正可谓“一线牵一城,线上串起古都一颗颗历史文化明珠;一城汇一线,北京城的变迁在线上留痕,线也随之生长”。

此次展览分为“壮美中轴”“文化中轴”“永恒中轴”三个板块,采用数字化展陈手法和开放式展项,对北京中轴线之美进行全方位展示和和精彩阐释,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古今相通、虚实结合的中轴线文化空间。其中,展区中有一个长达16米的巨型沙盘,以昼夜交替、四季轮转的景象,将北京中轴线沿线建筑全貌呈现在眼前。展览汇集全国17家文博单位的53组件文物,以物证史,述说古都北京的“中轴故事”。

在华夏先民的文明进程中,形成“以中为尊”“象天法地”的价值观、秩序观。尤其在都城选择和规划建设上,凸显“居中而治”的文化理念。即:都城处国家之“中”,皇帝居都城之“中”;以“九重天子居”为轴,南北延伸,东西展拓,形成城市建筑和文化空间序列——都城“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始于1153年,随着金海陵王正式迁都燕京,作为金中都的北京第一次真正成为王朝的首都。金中都建设以北宋都城汴京为蓝本,由此开了北京中轴线之先河。不过,如今我们看到的中轴线,则肇始于元代,发展完善于明清,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广场、正阳门,至南端永定门,长达7.8公里,贯穿北京老城;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对称布局于两侧,非常符合古人所描述的以“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对称布局”为核心内容的理想都城范式。正如梁思成所讲:“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华文明都城规划长期发展的产物。其震古烁今的壮美秩序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正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在展区的众多珍贵文物中,有两件绘画图册分外吸引眼球,一件为《徐显卿宦迹图》,描绘的是明代官员徐显卿(曾任职于翰林院、詹事院、国子监、礼部、吏部等机构)一生当中的“高光”时刻,如“琼林登第”“皇极侍班”“楚藩持节”等,很多活动发生在北京中轴线范围内,可谓明代北京中轴线建筑风貌的真实写照。另一件为清代光绪帝《大婚图》(共九册)之“太和殿庆贺图”“颁诏图”之场景。这些史料证实,中轴线乃国家政务与礼制活动的中枢,其礼仪文化背后的“和合”精神一直传承至今。

北京中轴线就像一条流淌的河,生生不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历程,折射着城市的气度与温度。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快速推进,历史与文明的千年回响激荡世界,北京老城在整体保护中舒展壮美新画卷。(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