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去正乙祠看场戏

(2023-04-27 07:47:08)
标签:

正乙祠

戏楼

梅兰芳

牡丹亭

会馆

分类: 文化杂谈

想去正乙祠看场戏

芳菲四月,“首都最美古戏楼”——正乙祠戏楼在重启一周年之际,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了。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有点兴奋,也颇为感慨。

记得家父在世时,有一大愿望就是到北京的老戏园子里逛逛,看看当年梅兰芳先生演出过的地方是啥样,可惜到最后也未能如愿。父亲年轻时学戏,唱得是“武安落子”,在家乡的小戏班里演过吕蒙正、宋江等角色,称得上小有名气。耳濡目染之下,我对戏曲知识也多少了解一些,并时不时哼上几句。遗憾的是,当我来到北京工作,有条件坐在首都的剧场看戏时,父亲早已经不在了。

在“重张一周年演出月”演出单中,我们看到正乙祠戏楼上演的剧目真不少,包括驻场大戏“观其复版”昆曲《怜香伴》和《墙头马上》,还有经典昆曲剧目《狮吼记》、京剧《惜娇》《河东狮吼》等。我想,如果父亲能活到现在,带他到正乙祠戏楼看场戏,该有多美,这可是正儿八经、真真正正的梅兰芳大师演出过的地方啊!

要说正乙祠为“中国戏楼活化石”,那真是一点不假。几年前,当我第一次踏进这座古戏楼时,就被它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建筑艺术所惊叹。该戏楼为木质结构,其中的雕栏是红木做的,在灯光的映照下流光溢彩。戏台为三面开放式,有包厢、有看池,可容纳数百位观众看戏品茗。戏楼分上下两层,如果演神仙道化戏,扮演神仙的演员是可以从天而降的。

据史料记载,正乙祠戏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至今已有330多年历史,原本为浙江商人的银号会馆戏楼,主要上演社火和木莲戏等传统民间戏曲。随着徽班进京、京剧兴起,正乙祠也红火起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谭鑫培、杨小楼、言菊朋、梅兰芳、王瑶卿等众多京剧名角经常在此献艺,历史上“同光十三绝”中的演员大都在这里演出过。可以说,正乙祠见证了京剧的繁华与辉煌。在如此重要的历史文化场所看大戏,那感觉自然是非常奇妙的。难怪最近有人感叹,正乙祠的演出,“一票难求”我想,对此也不必过于心急,好饭不怕晚嘛,这好戏才刚刚开头!

毫无疑问,焕然一新的正乙祠呈现出戏曲艺术的意境之美,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融合碰撞,将“会馆有戏”的文化品牌擦得更亮。

近年来,北京开启老会馆活化利用的焕新之旅,从湖广会馆的《遇见湖广》、福州会馆《林则徐在北京》、颜料会馆的《城南旧事之评书传奇》,到梅兰芳纪念馆的《游园寻梅》、报国寺的《北平1948》、正乙祠戏楼的《天官赐福》《牡丹亭》……一部部经典戏曲、原创话剧,一场场曲艺、民乐、舞蹈、杂技等精彩演出,让古老会馆再现勃勃生机,成为充盈群众精神文化高品质供给、打造“演艺之都”的源头活水。(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