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界公园”中寻找都市生活的“田园牧歌”
(2023-02-13 11:52:13)
标签:
无界公园拆墙透绿北京诗意栖居 |
分类: 时事评论 |
从“无界公园”中寻找都市生活的“田园牧歌”
尽管我对北京公园“拆墙透绿”发表过很多赞扬性言论,但得知北京又有20处“无界公园”年内亮相的消息后,依然感到惊喜。
据悉,今年北京市将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因地制宜拆除20家公园围栏、围挡,增加步道、文体等便民设施,促进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让市民生活更加惬意,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其中,朝阳区在2022年已完成43个公园开放的基础上,年内再开放7个公园,并推进全区郊野公园开放,实现全区居民步行10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无界公园”。通州区以推进绿道生态网络建设为主线,贯穿北运河、通惠河、减河,串联大运河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减河公园等人群密集区,率先实现全域公园绿地“无围栏”建设试点。
在我印象中,“无界公园”的提法还是第一次。所谓“无界公园”,顾名思义,就是拆除了围墙的绿色公共空间,以前叫“拆墙透绿”或“拆围融绿”。这类不设围栏、围墙的公园,国外有。如,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虽然名气很大,被称为“建在城市中心的大氧吧”,却并无围栏和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再如,英国伦敦的圣詹斯公园是通地铁和火车的,其开放性不言而喻。在国内,“无界公园”也是有先例的。早在二十年前,杭州就率先拆除西湖环湖围墙,对游客24小时免费开放;十多年前,南京拆除玄武湖景区围墙、经营场所,免费对外开放。近年来,上海、长春等城市,也纷纷尝试拆除公园围栏,让公园绿地和山林气息延伸到街区,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开放共享的空间,也使自然之美与城市之美融合无间。
如今的北京,各类公园很多,如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休闲公园、亲子公园等,但基本上都是有界的。就拿笔者居住小区附近的八家郊野公园来说,占地面积多达1500多亩,园内的绿色景观也很丰富,但偌大的公园却被围墙圈了起来,周围居民进进出出很不方便。何时才能拆除公园的围墙,成为大家的一种企盼。
至于说北京城区内的公园就更加密集了,这些公园不仅郁郁葱葱,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承载着首都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气质风格。可是,长期以来,不管是收费的公园,还是免费的公园,基本上都建有围墙护栏,周围居民要想进入公园往往要绕行很长的距离,无形中压缩了人们的活动空间,阻碍了市民与“绿”的亲密接触,令人颇感无奈。
令人惊喜的是,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城区公园“拆栏透绿”行动开始,朝阳区的庆丰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大望京公园等42个公园的护栏、围墙被陆续拆掉了。由此,原本封闭式管理的公园,变身24小时开放的绿色会客厅,人们可以随意穿行公园,园内的自然气息、人文氛围、艺术风情悄然融入居民生活圈里,人们称之为城市现代生活中的“田园牧歌”。
新年伊始,北京市园林绿化工作会上再传佳音,今年将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因地制宜拆除20家公园围栏、围墙,促进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让市民享受更加便利的绿色空间。
可以想见,随着北京“无界公园”的逐步增多,以及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第三类空间”,会使我们体验到一种别样的幸福感、获得感,让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景成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董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