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然教育成为北京“绿色名片”

(2023-02-09 14:08:05)
标签:

自然教育

绿色名片

生态文明

生物多样性

一起向自然

分类: 时事评论

自然教育成为北京“绿色名片”

说到教育问题,人们很容易想到沉重的书包、成堆的作业、考场的角逐、分数的比拼,等等。可是有一种教育,是在“山高、路远、坑深”的大自然怀抱中进行的,“学生们”并没有学业上的压力,感受到的往往是花草植物鸟兽昆虫的生态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那份惬意。这种教育就是日渐兴起的自然教育。尤其在首都北京,自然教育已呈现繁荣之势。

顾名思义,自然教育是一种师法自然的教育活动,这个概念既宏观又具体,包含了多种跨学科的解读方式。通俗地讲,“自然教育”其实就是生活本身,就是了解你周围的一切,包括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熊与蛇的冬眠、蓬勃生长的树木花草,等等。可是,正如美国“鸟类学之父”亚历山大·威尔逊在所著的《笔记大自然》中所讲:“即使是路边的杂草或者是池塘里的原生物,也远比人类发明的任何装置要复杂难解的多。”

可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城市“去自然化”倾向曾非常强烈。比如说,森林荒野步步后退、田园风光远离视线、弯弯的河流被切割成直线,更有钢筋水泥的丛林、光怪陆离的电子产品充斥于城市空间,以至于人和自然渐渐疏离,都市里的孩子普遍患有“自然缺失症”。对此,我国知名学者梁从诫坦言:“没有哪个孩子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如果他们漠然,那不是他们的错。”

毫无疑问,自然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素养,强化增益科学精神,具有其它门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缘于自然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北京市围绕“一切向自然”开展的自然教育,如一池碧水荡漾在人们的心间。早在2010年之前,北京就借鉴韩国、日本、德国的经验,率先尝试并趟开自然教育的路子。十几年过去了,北京的自然教育从零星、分散走向了系统,政府主管部门整合资源,打造了很多的平台和场地。

比如说,距城区最近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就为自然教育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空间。从半山腰中经过疏伐变得舒朗透气的油松,以及郁郁葱葱的野生多花胡枝子、小叶鼠李、绣线菊等花灌木,到“自然观察径”沿途的“野花大搜索”“护林员小测验”“鸟巢小座”等游戏项目,再到林间的秋千、跷跷板等活动设施,还有瑜伽、冥想、露营等休闲健身场地,等等,让市民们在不知不觉间成为“自然之友”。

当然了,北京开展自然教育也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这些年,随着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北京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十年间全市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41.9万亩,相当于增加了237个奥森公园,城市森林覆盖率由38.6%提高到44.8%,并且在绿化理念上追求“近自然”,栽花种树力求参差多态,那些好养活、寿命长、碳汇量大的乡土植物更受青睐,能为小动物提供口粮的食源、蜜源植物则被奉为上宾。由此,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丰富的生态资源不但为北京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绿色生活空间,也为自然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场域。

据悉,目前,北京已在200多个城市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各类基地开展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其中,八达岭森林体验中心、百望山步道、西山自然观察径、松山生物多样性展厅、密云长峪沟自然休养林等不同类型的自然教育基地和示范区,宛若一颗颗绿色宝石镶嵌在广袤的山野之间,令人触景生情,流连忘返。全市还通过举办“零碳”音乐季、森林音乐会、森林大篷车、森林阅读、研学科考等一系列生态体验活动,让更多人沉浸于自然教育之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在京举办。大会通过了《北京宣言》,倡议将每年7月的第2个星期六设立为全国自然日,发出“一起向自然”的号召,呼吁“希望全世界每一个人,都能回到自然的怀抱,享受自然的乐趣。”与此同时,围绕生物多样性,北京加大对河湖湿地等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修复养护力度,其中延庆野鸭湖湿地成功入选新一批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本市首个国际重要湿地。北京世园公园则入选2022年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名录。

我们相信,随着“一起向自然”理念的深入人心和自然教育大课堂的日益拓展,北京必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都市风貌,成为全世界最向往的地方。(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