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腾笼换鸟”唱新枝
(2022-10-28 08:59:03)
标签:
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蝶变高质量发展北京 |
分类: 时事评论 |
北京:“腾笼换鸟”唱新枝
这些年,北京老厂区和集贸市场“腾笼换鸟”、“华丽转身”的范例很多。比如说,那些曾经红红火火的无线电器材厂、化工设备厂、乳品厂、家具厂,纷纷变身文创园或“高精尖”产业园区,仅朝阳区就有数十家老旧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特色园区。尤其是百年首钢园区由“火”到“冰”的华丽蜕变,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转型为“金科新区”,更是为全球所瞩目。
不过,最近看了两篇报道,内心依然非常感慨。一篇是“老砖窑的新生”,另一篇是“老水泥厂的蝶变”。
对于西三旗老砖窑,我并不陌生,因为就在我所居住的小区附近,也知道它的辉煌历史。该砖窑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烧制出来的砖曾经用在了人民大会堂、国家历史博物馆等“北京十大建筑”上,可见当年有多牛,其历史贡献没得说。可是,随着时代变迁和首都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座曾生产过45亿块砖的老砖窑风光不再,已于10年前停产了,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
然而,西三旗老砖厂不仅承载着城市的荣耀和情怀,更要成为首都城市更新的重要实践场。于是乎,在政府主导下,本着“既要节约用地,又要留住历史记忆”的原则,按照打造“工业遗产、文化体验”式都市花园的设计理念,巧妙利用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保留老砖窑的形态和肌理,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一大批智能建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及其科技创新人才在此聚集。可以说,产业的聚合发展、人才的交流互动,都要在“砖窑里”这样的配套空间进行,历史、人文和科技的融合恰到好处。
再说老水泥厂,即成立于1985年金隅兴发水泥厂,作为怀柔区的明星企业,累计向首都建筑市场供应了千万吨优质水泥,产品曾应用于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国家体育场“鸟巢”、高速公路、地铁工程和城市桥梁等重要工程。就厂区建筑而言,那高耸的水泥筒仓、红砖外墙厂房等,都是一道非常独特的工业景观。可是,我还是没有想到,一座水泥厂居然变身科技园区,而且与“皇冠上的明珠”——数学研究院结下奇缘。
7年前,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落实北京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金隅集团果断关掉兴发水泥厂,对接怀柔科学城整体规划,积极推进项目转型升级探索。经过老旧厂房改造和矿区生态修复,如今,一个以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为代表的高等研究机构聚集区已然形成。登上“数学家桥”远眺,曾经储存水泥的十八仓、水泥库以及烧水泥的预热塔等建筑赫然入目,其中多数厂房经过保护性拆除及改造加固后成为科研办公场所;水塔、火车头等景观和绿地融为一体,成为休闲广场;水泥筒仓将改造成特色酒店,碎石车间也将成为数学院的办公楼。整个园区,既有工业风又有现代范儿,物联网、5G技术、智慧运维等科技手段被充分利用,集绿色、低碳于一体的智慧科技园区惊艳亮相,赋予老厂区新的生命。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新时代奋进的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愿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培育高精尖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董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