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爱北京生态美

(2022-07-13 18:42:35)
标签:

杂谈

绿色

生态

生物多样性

北京

分类: 时事评论

我爱北京生态美

古都盛夏,飞鸟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蓝绿交织,一幅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铺展在人们面前。

作为北京人,我深爱着这座城市。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全国“四个中心”,乃闻名世界的千年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除了其一张张鲜活耀眼的文化名片外,这里的生态之美令人由衷赞叹。

绿色是北京的城市底色

北京的森林覆盖率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仅为1.3%,由于缺少了森林植被的保护,导致风沙弥漫,水土流失严重。通过70多年的生态治理和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6%,呈现森林与城市、田园、乡村、河流交错镶嵌的京华大地生态景观。

在北京四环路与五环路之间形成一条“翡翠项链”,这条宽阔的绿化带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持续建设,今年基本实现闭环,沿线102个公园开放,“一环百园”生态格局基本形成。

在北京的城市中轴线,自南向北,从再现“南囿秋风”历史风貌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到绿意盎然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条条滨水绿道将沿线自然景观串联起来,美不胜收。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周边,壮阔连绵的大地林海中一条条绿色廊道律动优美,绘就新国门的第一印象,“穿过森林去机场”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处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美若画卷,昔日化工集聚区变身“城市绿肺”。

……

北京的河道活起来、美起来

永定河,滋养京城的“母亲河”,但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曾因连年干旱、人类活动增加等原因,出现断流、干涸、沙化,河流生态功能几乎丧失。近年来,随着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大力推进,865公里河道全线通水。置身于千年古河道上,欣赏“水清岸绿、碧波荡漾”之美景,一曲“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的动人歌谣在耳畔回响。

亮马河,全长9.3公里,经过近3年的全面改造,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今天的国际风情水岸。每当夜幕降临,这里就变成了如烟花般绚丽的模样,一艘艘游船与岸上文化景致辉映,将水面映照出不同的光彩。对于这一城市“新地标”,市民亲切地称之为“北京泰晤士河”“塞纳河北京分河”。

港沟河,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条景观河,炎炎夏日,这里清波荡漾,白鹭蹁跹,岸边芦苇繁茂、草木葱茏。很难看出,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枯竭的河沟,通过疏浚、调水、延长河道长度,这条小河沟“逆袭”成为生态河道的样板。

在北京,像上述河道一样,再现绿水清源景观的画面实在是太多了。

北京的湿地越来越多、越来越美了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湿地不仅充满诗意之美,而且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相比于外地那些面积较大的湿地,北京的湿地公园虽然没有辽阔的山川,没有一望无垠的湖海,但数量却很可观,目前已建立国家和市级湿地公园12个,总面积2800余公顷,其景色同样清新怡人。

比如说汉石桥湿地公园,是北京现存唯一的大面积芦苇型原生湿地,水面清澈,绿色苍茫,许多珍稀水禽栖息于此,独特的荒野景观令人流连忘返。再比如,位于官厅湖畔的野鸭湖,是北京市唯一的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这里植被丰富,滩涂纵横,是冬春季节南北迁徙候鸟理想的中转栖息地,自然也是观鸟拍鸟的绝佳之地。

北京还有一处新建的湿地,为安南湿地,占地300多亩,原为大兴区瀛海镇南宫村工业大院,2017年工业大院拆除后在原址上建设湿地,其主要功能是净化该地区的面源污染,保护河道水生态系统健康。近年来,安南湿地各类水生植物、陆生植物、鱼类、水禽类日益繁多起来,成为了市民亲水的好去处。

北京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万物生。”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北京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森林、绿地、湿地与城市逐渐融为一体,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

在近两年北京市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中,频繁记录到一些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有一定指示作用的物种。比如,黑鹳需要觅食地水质清澈、食物丰富,调查显示其分布范围已从房山扩展到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等7个行政区在内的整个生态涵养区,数量也大大增加。据悉,目前已有596种野生动物在北京繁衍生息,包括褐马鸡、白枕鹤、青头潜鸭、大鸨、金雕等3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京有确切记录的鸟类占全国鸟类物种数的比例超过1/3。此外,近两年北京市累计发现了87种北京新记录种,包括苔藓、维管植物、昆虫、真菌等物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就有18种。

总而言之,北京之所以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得益于这座城市越来越蓝的天、越来越绿的地、越来越清的水、越来越宜居的生态环境。(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