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成为疫苗接种的“明白人”
近期,吉林、上海等地相继出现疫情暴发,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战“疫”吃紧的关键时刻,老年群体接种疫苗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老年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的情况,疾控专家们呼吁:还未接种疫苗或未接种加强针的老年人,如果没有接种疫苗的绝对禁忌症,应尽快主动接种疫苗;否则,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所周知,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极易实现,而安全有效的疫苗无疑是预防疾病最有力的武器。从目前我国疫苗接种情况来看,全程接种人数占了全国总人数约九成,但老年人群接种率相对较低问题依然是个“短板”。以北京为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第一剂接种率约为80%,完成全程接种的老年人不到60%。简言之,除了老年人,其他人员基本都完成接种了。也可以说,尚未补上的防疫“短板”就出现在老年人群体中。
有些老年人之所以对接种疫苗不够积极,主要是因为存在三种心理:一是心存侥幸,觉得自己很少出门,没什么社交活动,不太可能感染,殊不知每个人都不可能与外界完全脱离联系,病毒是无孔不入的,在外出散步、买菜、收快递等很多不自知的情况下,都可能“中枪”。二是顾虑重重,认为年纪大了,体质弱,怕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三是犹豫不决,认为自己患有基础病,不确定疫苗会带来什么影响。
老年人的种种担心,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必须让他们认识到真正的危险是什么。就拿最近香港卫生署公布的数据来说,香港此轮疫情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人群比例达96%,其中90%患有慢性基础疾病,且这些死亡病例中有88%的人未完成2剂疫苗的接种。国内外大量统计数据证明,老年人是易感病毒的高危人群,一旦感染,出现重症、危重症乃至发展为死亡病例的风险更高。而老年人接种疫苗尤其是接种加强免疫针后,上述风险则可降低90%以上。
当然了,老年人接种疫苗也不能“一刀切”。专家们反复强调,对于少数患有“禁忌症”的,如有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或正在发热、患急性疾病的人群,则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而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痛风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均可接种。也就是说,接种疫苗可能带来的风险非常低,只要没有特殊禁忌,多数老年人都可以一起“喵喵喵”。
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推进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既是保护老人自己,也是保护家人,更是对全社会负责。切实鼓励、妥善安排老年人接种疫苗,并且尽快做到“应接尽接”,是理性选择,也是共羸选择。只有提高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才能在疫情防控上补齐“短板”。正可谓“防疫关乎你我他,不能少了老人家”。
关爱疫情下的老人,不仅仅是一个美德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社会安全的现实问题。如何让老年人消除认识误区,怎样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的便利度,是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积极行动,主动作为,耐心细致地进行宣传和解读,助力老年人成为“明白人”,以各种暖心服务补齐老年人疫苗接种“短板”,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网络和坚强屏障。(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