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冯根锁:把镜头“锁定”环卫工人
冯根锁是我的战友,曾经在一个“战壕”里摸爬滚打多年。后来,我转业到地方工作,他在军队一直干到退休。前不久,当他抱着厚厚一摞“环卫工影像”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大吃一惊:没想到他一个年过花甲之人,玩起摄影来还是那么拼;没想到他的“画风”大变,居然把镜头“锁定”环卫工人。
冯根锁是一位军事摄影家,也是火箭军的光荣一员,其主要职责就是用手中相机拍摄导弹官兵的战斗风采,用镜头语言展示“大国长剑”之神威。从《大地鸣奏》到《龙翔天宇》,从《气冲霄汉》到《傲指苍穹》,他的摄影作品主题宏大,气势磅礴,无论是藏雷纳电的导弹阵营,还是雷霆万钧的发射演习,都给人以势不可挡的惊魂力量,营造出一种异样的审美奇观。他在军事摄影领域获得诸多殊荣,其摄影作品集《神龙百韵》艺术化地将战略导弹的风骨尊严推向极致,被视为深度描绘现代“战神”的壮美画卷。
两年前,“功成名就”的冯根锁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原以为拼搏了这么多年的他,从此会消停下来颐养天年,没想到他那颗不安分的心依然“躁动”。只是,追求的目标变了,表现的风格变了,由“高大上”转向“小人物”。
他说:“用光影艺术讴歌环卫工群体,是自己的多年心愿。”从事军事摄影工作30多年间,冯根锁总是风尘仆仆、早出晚归地忙碌着,可是不经意间,他发现一个非常重要却常常被人漠视的群体——环卫工人,这些人拿着微薄的薪水,干的是又脏又累的活儿;被称为“城市美容师”,却往往被人瞧不起。于是乎,他总想为环卫工做点什么,想着用手中相机展现这些“小人物”风采,讴歌这个劳动群体的奉献精神。
机会终于来了。两年前,当他脱下军装,成为一名退休人员时,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行动计划开启。寒冬的清晨,北京的天空尚未放亮,千家万户还在熟睡之中,一身橙色装扮的环卫工们便开始上班,此时的冯银锁“游逛”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伴着扫帚、铁锹、簸箕之类的鸣奏曲,他咔嚓咔嚓地按响快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首都的环卫工人仍在忙着清理垃圾,冯根锁悄无声息地靠上前去,不时地将一个个“舞动”瞬间定格。盛夏酷暑,长安街上车来车往,头顶烈日的环卫工人在默默地擦拭护栏、清洗垃圾桶,脸上的汗水和着灰尘流淌着,如此生动的画面冯根锁自然不会放过。更有雪天、雨天、大风等恶劣天气,冯根锁都会时不时地出现环卫工身边,用他手中的相机“锁定”最美劳动者的动人瞬间。
冯根锁是一位军旅摄影家,更是农民的儿子。从小生活在陕西农村的他,忘不了田间地头那辛勤劳作的身影,每每看到环卫工人任劳任怨、不知疲倦地美化着城市家园时,他就会想到家乡的父老乡亲,心中升腾起浓浓的爱意和敬意,产生一种创作欲望。可是,当他真正走近这些“兄弟姐妹”时,才发现事情并没想象的那么简单。面对他的镜头,环卫工们几乎都很惊恐,一个劲儿地躲闪着,甚至会产生“敌意”,任你怎么说都不让拍。也难怪,长期以来环卫工人普遍有一种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形象”不佳,处于社会底层,被别人拍照是一种“丑化”,更何况所在的单位也不希望被随意“宣传”,害怕背上“对环卫工关心不够”之类的名声。冯根锁有些失望,但很快便理解了他们的苦衷,拍摄中尽量不用“正面”和“特写”镜头,而是充分调动环境因素,力求使人物形态与劳动场景、自然光线达到完美融合,艺术化地展现劳动者之美。比如说,《橙色天使》、《宛如平常一首歌》、《路边小憇》、《都市“蜘蛛人”》等摄影作品,都是通过蹲守、抓拍完成的。近两年间,他创作的“环卫工影像”达一万多幅,受到摄影界同行的赞许。
当然了,冯根锁在收获之余也有缺憾,那就是由于上述的原因,至今未能完全走进环卫工的生活世界,无法用镜头语言讲述其生动鲜活的故事。为此,期待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协作,助力他完成新的使命、实现多年夙愿。(董聚山)
附:下面12幅照片选自冯根锁的“环卫工影像”及军事摄影作品:

P1:《橙色天使》

P2:《给城市“美容”》

P3:《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

P4:《身兼数“职”》

P5:《路边小憇》

P6:《都市“蜘蛛人”》

P7:《大地鸣奏》

P8:《齐射打击》

P9:《雄狮列阵》

P10:《使命出征》

P11:《请祖国检阅》

P12:《傲指苍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