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平安健康,何谈万家喜乐?

(2021-02-07 08:05: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没有平安健康,何谈万家喜乐?

    “好日子需要健康大环境,还仰仗大家伙儿的好习惯。”日前,首都文明办发布《2021年文明过大年倡议书》,倡导北京市民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儿,响应政府号召,做到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聚集。主动配合公共场所测温验码,做好个人及家庭防护,自觉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一米线、用公筷等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回家过年、一家团聚的日子。但我们千万不可忘记,在这场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那么多的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科研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群体,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义无反顾,逆行出征,与死神搏杀,同病毒赛跑,从而迅速遏制了疫情的扩散,保护了国人的生命安全。胜利的成果来之不易啊!然而,就当前的疫情而言依然不容乐观,全球很多国家还在持续蔓延,情况相当糟糕,国内疫情也呈现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交织叠加态势。可以说,民众生命安全无时无刻不处在巨大威胁之中,一旦有人感染,其家庭成员和周围的接触者都可能会遭殃,且事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的国际地位。境外多国的惨痛教训一再警示我们,疫情防控可是“一失万无”啊!平安健康才是最好的祝福!

    疫情防控一头连着安全大局,一头连着万家喜乐,既是政治任务,更是民心工程。越是在重要节日、举国欢庆之时,越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只有人人从我做起,时刻绷紧防疫之弦,大家才能安心过年、健康过年。

    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重在精准,贵在有效。为什么要倡导“非必要不出京”“就地过年”呢?这是因为春节回家可能面临诸多不可控的风险。眼下正处于寒冷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尤其春节出行基本集中在密闭空间里,且路途漫长、人员流动性大,更增加了传播的风险。况且目前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了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南非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我国上海、广东等地近期也出现了境外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据初步证实,变异病毒更加狡猾,其传染性增强,从人传人、物传人到人传物,可谓无孔不入,还会给疫苗的研发和呈现效果带来新的挑战。为降低感染风险,我们必须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织密冬春疫情防控网,建议大家就地过年。尤其是高风险地区人员千万不要随意走动,中风险地区人员最好不要返乡,低风险地区人员也不能掉以轻心,提倡微信、电话、视频拜年,尽量通过线上购物等置办年货,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不举办、不参加大型聚集性活动。因特殊情况需要返乡过年的人,应严格遵守各级政府的防疫要求,尽量自驾返乡,错峰出行;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全程戴好口罩,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返乡后,最好做一次核酸检测并自我隔离,这是对自己和家人及社会负责。

    当然了,就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方面而言,春运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存在疏漏,从游客体温监测、候车室通风、无死角不间断消毒,到落实“一米线”制度、免费提供口罩、巡视引导服务等,旅途防疫安全线必须牢牢守住。

  春节期间,诸如逛庙会、闹元宵之类的活动安排减少了,但公园和景区里的游人无疑会增多。作为管理方,必须要落实好防控责任,一方面要加强管理,采取网上购票、扫码购票、扫码入园等无接触方式,切实维护好“一米线”购票和入园秩序,降低近距离传染风险;一方面要加强联动,及时发布游客信息,如遇大客流游览高峰,及时实施分流和管控举措,千万不要因松懈、侥幸给病毒以可乘之机。

    作为首都市民,我们必须响应政府号召和“文明过大年”倡议,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京,更不要出境或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在很大程度上讲,减少流动就是减少风险。即便留在京城过年,也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譬如,与陌生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一米线”之规定可是有科学依据的。还要积极配合测温、验码,坚持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用公筷……这些要求虽说已经老声常谈,可都是防疫“利器”,任何人含糊不得。还有,咱们中国人过年最讲究吃和玩,但疫情当下,不必要的聚会聚餐就不要搞了。就像北京市商务局制定的《餐饮经营场所聚餐指南》中所倡导“能不聚则不聚,能少聚则少聚”。毕竟健康安全比亲友相聚更重要。没有平安健康,何谈万家喜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