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发”疫情,应理性看待、韧性应对
北京新发地市场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据媒体报道,6月14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6例、无症状感染者6例。截至6月14日24时,北京市自6月11日以来已报告确诊病例79例,尚在观察的症状感染者7例。检测表明,这些确诊病例都与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关联,北京由此进入非常时期,很多区域的疫情风险等级一下子又上来了,特别是丰台区花乡疫情风险等级已经升级为高风险,这不免让人焦虑和堵心,甚至会产生一种前功尽弃的挫败感。
是呵,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已经有些日子了,北京曾经连续56天“零新增”,就在我们的工作趋于正常、生活渐入佳境之时,可恶的疫魔又来了,你说谁的心情能好得了?
恼火归恼火,抱怨归抱怨,但心态上必须端正,应对上必须理智,或者说在思想和行动上需要保持一种韧性。
其实,从专家研判到社会舆论,大家早就形成共识,我们面对的新冠病毒不好对付啊!尽管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全球疫情形势还在恶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从未减轻。况且半年来积累的战疫经验和无数事实反复证明,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传播极快、发病隐蔽,面对异常狡猾的新冠病毒还有太多未知需要不断探索,能够灭绝疫魔的神器尚有待于进一步研发。由此,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疫情的不时出现,很可能是我们不得不长期面对的现实。
对北京来说,连续56天“零新增”被打破,尽管于全市上下都是不小的震动,但似乎也在意料之中,更加证实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严峻性长期性,同时也暴露出我们的工作中“百密”尚有“一疏”。
常言道“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只要有死角盲区,新冠病毒就可能滋生蔓延;哪个环节把关不严,它就会趁机扩散。6月14日,经市委常委会研究,给予丰台区副区长周宇清免职处理。经丰台区委常委会研究,给予花乡党委书记王华免职处理;责令有关单位免去张月琳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职务。原因是他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落实“四方责任”不到位、“四早”要求不力、消杀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教训深刻啊!
新发地暴发新疫情,这样的现实谁都不愿意看到,但既然已经出现,就要坦然面对、积极应对。我非常赞同有关专家的观点,经济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不能因为个别病例的出现而再度停摆,否则我们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大到我们的社会难于承受。但是,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的前提是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戒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要深知责任重大,不容有失。具体来说,从单位和社区,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将人员出入管理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在生活中加强科学防护……只有紧盯细节严堵漏洞,才能防患于未然、拒病毒于国门之外。
北京的这场疫情是如何引发的?想必这也是公众最想知道的。目前,相关部门已经证实,从切割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新冠病毒,而该产品的货源来自京深海鲜市场。相关专家表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是从欧洲方向来的,初步判定与输入性有关。但病毒到底是怎么来的,还无法确定。有可能是污染的海产品或肉类,或者进入市场的人通过分泌物进行传播。”由此可见,病毒传播是多么具有隐蔽性。
“精准防控不伤全局,将是中国抗疫常态。”这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硬核医生”张文宏所言。6月14日晚间,他在微博上发布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好消息是北京新发现的确诊病例都与新发地市场有关,没有看到无传播途径的病例,说明防控处于疾病扩散的早期,按照目前的处置力度与速度,这场疫情可控。坏消息是新发地市场的吞吐量惊人,后续是否会出现新的爆发点尚不可知。尽管如此,北京做到了快速处置与精准管控,不失为一种成功的防控模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疫情会此起彼伏,中国不可能永远保持封闭,亚洲地区也会逐渐开放,中国会随之逐渐打开。”专家的观点契合了民众意愿。把防控强度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确保了社会有序运行,北京的这种防控模式对于全国各地无疑起到了好的样板作用。
作为北京市民,我们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病毒溯源、健康筛查、封闭管理、医学观察等工作,进出小区或单位需要测温、查证、验码、登记时要自觉服从。同时要做好个人的科学防护,坚持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注意食品安全、避免生食水产品等等。只要我们端正心态,严密防范,誓与病毒打持久战,就一定能够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