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生活垃圾管理全面升级,新法规呼之欲出

(2019-08-08 08:04:21)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北京生活垃圾管理全面升级,新法规呼之欲出
    8月上旬,随着北京市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分赴基层听取市民群众意见建议,《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进入最后“倒计时”。基层调研活动将于8月底完成,条例修订草案将于10月下旬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以“开门立法”的方式修订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体现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的要求,可有效增强新法规的普适性、可操作性。
    据调查,居民家庭丢弃的生活垃圾中,约20%—30%是可回收物、50%—60%是厨余垃圾、10%—20%是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只有1%左右。如果能严格区分开来,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这些垃圾大部分都会变成宝贵资源,剩下的残渣余孽只是很小一部分,处理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不会造成大的麻烦。问题在于,作为产生量最大的厨余垃圾,由于其有机质含水量较高,如果不加分类地随意堆放或简单填埋,则会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混合垃圾在收集、运输、处理过程中容易发酵,产生渗沥液,污染环境。与日俱增的垃圾产生量,在侵占大量土地的同时极易形成二次污染。
    据悉,此次征求意见过程中,人大代表在向市民群众介绍修订条例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和“四分法”主要内容的同时,就本次修订中关于强制减量、强制分类、增加罚则、分类收运责任等四大类八方面设想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具体包括:是否总量控制、是否禁止或限制一次性用品、是否限制过度包装、是不是对居民履行分类责任作出强制性规定、是否对违反分类投放要求的单位和个人设定罚则、是否需要加强信用惩戒、是否强化垃圾收运企业的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责任、是否建立分类收运监督制度等,每一条“是否”,都“剑指”垃圾处理的弊端。可以说,让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并通过分类处理变成宝贵资源或正确地找到去处,乃制订新法规的初心所在。
    立法推动生活垃圾管理,不仅可以使处罚手段变得合乎法理,更意味着破解垃圾处理难题有了法的保障。此前一些地方推动垃圾分类的效果之所以欠佳,既与群众的意识淡薄有关,也与后期处理不规范、不到位有关,更与生产、流环节的过度包装、滥用塑料制品密不可分。此次北京条例的修订,应该说是对垃圾问题的全面宣战,从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到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和采用不同方式处理,将全部置于法治下进行。特别是垃圾分类,通过立法划出一道硬杠杠,做不好就处罚,倒逼我们把这件早就该做的事情做好,“随手扔”变“随手分”的日常习惯有望在短期内养成。
    实行垃圾分类,不仅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和资源节约使用,也是人们生活精致水平和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在生活方式上,有追求多用多占、品种繁多式虚假需求的,也有追求尽量少用、不浪费、减少生活负担的真实需求的;前者属于粗放式生活,后者属于精致化生活。相形之下,生活精致水平越高,产生的生活垃圾越少。包括日本、德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早就开始垃圾分类了,各类垃圾分的很细致,有固定的投放时间,民众都很适应这种生活方式,一切顺其自然,并且形成了自带垃圾袋、自行处理垃圾的习惯。而我们的民众呢,一味地产生垃圾,至于垃圾如何处理,则是生活之外的事情,跟人家相比,明显有着粗细之别、高下之分。上海强推垃圾分类带来的一大变化是浪费现象减少了。有报道说,一小伙子欲将尚未喝完的一杯豆浆扔掉,在被丢进干垃圾桶之前,逼着自个儿猛吸几口,直至“清盘”。更有甚者,很多上海人都不敢叫外卖了,因为餐后留下的那些垃圾,分类投放是件很麻烦的事,不分类投放则可能被处罚。
    精致的生活需要自身努力打磨,更需要这个社会来营造新生活方式的氛围和机制。豪华包装、一次性餐具、免费塑料袋等,都是生活垃圾的重要来源,理应被文明社会所摒弃。可以想见,随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出台,越来越多的人将主动或被地参与到垃圾管理之中,这是改善城市环境的过程,也是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过程,最终受益的将是每一位追求精致美好生活的人。(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