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你“拎得清”吗?

(2019-07-04 07:50:1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你“拎得清”吗?

    最近,“垃圾分类”成了一个最热的词。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沪上垃圾分类迈入“硬约束”时代。在接受“大考”的第一天,上海执法部门就开出623张整改单,其中位于静安区的一家酒店因末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吃到第一张“黄牌”,执法部门责令其立即整改,如拒不改正将处以最高5万元的罚款。另有4人被开罚单。根据《条例》,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个人可处以50至200元的罚款。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纷纷表示,将在北京、天津、重庆、杭州、成都、合肥等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多地还明确了管理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如,厦门市规定,对违法管理责任人可以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单位罚款数额10%的罚款。

    “垃圾不分类,违法!”“垃圾分类,动真格了!”“垃圾分类逼疯上海人”……一时间,垃圾分类成为举国上下热议的话题。其中不乏上海人有关垃圾分类“拎得清”或“拎不清”的笑话:上海人每天早上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侬(扔的)是什么垃圾?”“阿拉上海人最近不谈股票,不谈房价,甚至连朋友也不谈,一门心思扑在垃圾上”。精细的上海人连一只小龙虾都要进行“肢解分类法”:整只小龙虾是湿垃圾,龙虾黄和龙虾肉也是湿垃圾,去黄龙虾头和龙虾壳则是干垃圾(官方回应,以上全部为湿垃圾)。上海人还总结出“猪分类法”:“猪可以吃的是湿垃圾,猪都不要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卖了可以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等等。这些“垃圾段子”调侃归调侃,从中可以看出大众的心理状态:上海强制分类了,全国性的大战役还会远吗?况且来上海的游客扔错垃圾一样要受罚。

    在我国,垃圾分类被称作“最难推广的小事”,虽然“北上广”等大城市从2000年起就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了,但收效甚微,街上的垃圾桶虽然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等字样,但真正的垃圾分类从来没有落到实处。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一条是强制性不够。

    我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早在2004年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国,为此我们在环境和健康上付出了沉重代价。垃圾分类让上海人感受到了“折磨”,意味着垃圾分类“强制时代”的到来。上海的这种痛,在垃圾分类的“样板国家”同样经历过。在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垃圾分类都经历了阵痛的过程,直到做到极尽细致的分类。在这些国家,倒垃圾是定点定时的,处理家具、电器和建筑垃圾等是要付费的,乱丢垃圾往往会受到很重的处罚。如,新加坡,首次乱丢垃圾,罚1000至200新元;二次乱丢垃圾,罚2000至4000新元;第三次乱丢垃圾,罚5000至10000元新元。要知道,1新元相当于5元多人民币哟!再如美国,如果没按专用垃圾箱上面的分类要求丢垃圾,不仅会被重罚,还可能会上“黑名单”,严重影响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为此,北京市正在修改完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依法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行为设定相应罚则;杜绝混装混运现象,明确“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在深圳、广州等城市,相关法规正在加紧制定和出台,全国性的“强制分类”真的来了!

    凡事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即便是垃圾分类这件“最难推广的小事”,只要认认真真去做,注定不是难事。在垃圾分类上,既有国外的“他山之石”,也有中国其他方面经验。比如当初出台“八项规定”,落实起来多难啊!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现在人们都习惯了这些铁规,还会觉得难吗?垃圾强制分类也是一样,“习惯”了,自然就会成常态。

    这不,上海“强分”这几天,非但没遇到大的阻碍,反而呈现诸多惊喜变化。比如说,垃圾分类让很多人都不敢浪费东西了。半杯还没喝完的豆浆,在被丢进干垃圾桶之前,必须“清盘”才行,否则就会有麻烦。旅游住宿取消了“六小件”:牙刷、梳子、浴擦、剃须刀、指甲锉、鞋擦,违者将被最高处以5000元罚款。有人不敢叫外卖了,为的是尽量不产生垃圾,而外卖商家也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了。更有人通过垃圾分类,意外找到了遗失多年的传家宝——18件贵重的黄金首饰,凡此种种,简直不亦乐乎!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城市打了头阵,大家都应该快速跟进,早日进入“角色”。只要大家脑子里有垃圾,以“分”为荣,以“不分”为耻,垃圾分类一定能够渐入佳境。(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