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垃圾分类走出“死胡同”

(2019-06-20 07:32:3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让垃圾分类走出“死胡同”
    垃圾分类,知易行难,小事不小,如何打破僵局、走出“死胡同”,大有文章可做。
    6月18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  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节目,就垃圾分类问题与市民互动。据他介绍,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类: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是循环利用的,报纸、纸箱、饮料瓶、易拉罐等由再生资源企业回收利用,俗称“收破烂”;厨余垃圾是厨房产生的,像菜叶菜帮、剩饭剩菜等;其它垃圾是保鲜膜、塑料袋、纸巾等,可送到焚烧厂发电或者是填埋;有害垃圾是对身体和环境有害的,如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油漆等,需要特殊方法安全处理。
    一说到垃圾分类,笔者就想到了日本。日本的垃圾分类细致到近乎“苛刻”,一本垃圾分类手册长达二三十页,纷繁复杂的条款让人难以置信。比如,喝完一瓶可乐后,揭下外面的塑料包装纸,把瓶子洗子净、踩扁,这样可乐瓶就分成了盖子、包装纸、瓶子三个部分,然而分别扔进不同的垃圾桶。再如,一个香烟盒,外包装是塑料薄膜,盒子本身是纸做的,封口处的那圈铝箔是金属,丢弃时这东西自然就要分为三类分别投放。还有,木质家具需拆解成一定长度、捆扎后再丢弃;画笔需取下上面的金属部分,当成资源物资与其他部件分开处理;牛奶等纸盒需水洗后剪开、凉干,用纸绳捆绑后丢弃;干净、没有破损、两只齐全的袜子是布类资源物资,其余的则是可燃垃圾,等等,真可谓“分不厌精、类不厌细”。此外,在日本扔垃圾也有时刻表,对不同垃圾划定不同的投放时段,不能想扔就扔。任何人违反规定乱扔垃圾,就违反了“废弃处置法”,会被警察拘捕并处以很重的罚款。不过,垃圾分类对于日本民众来说并不难,他们从小就养成了习惯,即使无人监督也会严格分类,很少有不自觉行为。
    在我国,垃圾分类虽已倡议并推行多年,但过往政策并未让人们的行为习惯改变多少,垃圾分类成了“最难推广的小事”。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但关键一条在于强制性不够。一次罚款往往胜过千百次宣传教育活动。
    当然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全民行动,涉及面广,技术细节很多,特别是强制推行包括罚款在内的垃圾分类工作,是要付出很高行政成本的,还要面对“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艰难挑战,必须精准施策,还须循序渐进。正如市城市管理委孙新军主任所讲,我们国家现阶段尚处于垃圾分类习惯培养期,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妨先要求市民做到“资源回收、干湿分开”,这样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据孙新军介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将不光对单位,也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以立法方式使软约束逐步“硬起来”。届时,物业等管理方对居民个人是否做到垃圾分类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生活垃圾处理是一个重大课题,做好分类固然重要,源头减量方为上策。目前,北京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2.6万吨,人均1.1公斤。现有29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尽管孙新军表示,今年全市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要覆盖到60%以上的街道、乡镇,将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追究不组织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及管理者的责任,并着力解决垃圾运输“混装混运”问题,研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畅通资源回收渠道,等等,可以说有了不少应对之策,但坦率地讲,源头上减量才是最最重要的。日本垃圾分类做得好,其源头减量也不赖,商品包装非常讲究绿色简约,“光盘行动”习以为常。在我们国家,人为制造的垃圾太多了。比如,“套套娃”式的快递包装、吃一次外卖产生一堆垃圾之类的现象相当普遍,为处理这些海量垃圾,每天要消耗多少公共资源和行政成本呀?!
    垃圾源头减量,涉及面更广,难度更大,需要全国上下一盘棋,各行各业齐行动,啃掉难啃的硬骨头,打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