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翩然落月背,中国制造的又一飞跃
伟大创举,惊天一降,全球轰动!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的背面,也携带的玉兔二号巡视器也成功实现月表“越野”,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这意味着,沉寂46亿年的“蟾宫后院”,终于等来首个人造物体,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新的世界奇迹宣告诞生,中国制造又一新的飞跃!
月球又叫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是那样的动人心弦,嫦娥奔月、玉兔捣药、蟾宫折桂等美丽传说流芳千古。还有京剧梅派的绝美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简直美到了骨子里,令人飘飘欲仙、如痴如醉。
其实,自古以来,我们看到的月球只是这个星体的一部分,由于月球和地球运行的规律使然,从地球的视觉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对月球的背面无法看到。由此,有人想象月球的背面是其“暗面”,沉浸在永久的黑暗之中。甚至有人科幻,月球的背面是外星人探测地球的基地。而实际上,月球同样在围绕太阳运转,当月球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时,它背向地球的背面就会被阳光照射。众所周知,人类的月球科学探测之旅早就开始了。1959年,前苏联发射的“月球3号”太空船拍摄到了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这个神秘的区域第一次为人所见。1968年,美国“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载人绕月飞行,人类第一次亲眼见到了月球的背面。
从1969年到2019年,这是人类第一次再度近距离接触这颗陪伴了地球千万年的星球,而且这一次我们还到达了从未在地球上空露过脸的月球背面,堪称人类半世纪以来在探月方面的最大壮举。
时至今日,尽管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形态已经有了大致了解,但是还从没有对这个神秘的区域进行过实地考察。嫦娥四号对月球背面进行实地探测的科学意义在于,不仅创造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将会在月球背面完成很多含金量极高的科学实践活动。众所周知,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开发利用,让地球变得越来越难以支撑了,而资源丰富的月球则是人类未来发展的目标。就拿能源来说,月球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的14.5天,如果我们在月球上建设太阳能基地,就可以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还有更厉害的东西——氦3,核聚变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其主要燃料就是氦3,全球每年大概需要几百吨,而月球土壤中氦3的储量足够我们用上一万年。当然了,登月探测的作用和意义还有很多。为此,我国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探月工程,从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发射,实现绕月飞行;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开始深空探测;再到2013年嫦娥三号发射升空,中国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在月球软着陆,孤独地工作了972天,记录下了7TB的数据,成为了有史以来在月球生存最久的人造探测器。如今,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如约而至,人类探索月球的新篇章由此开启。
要说探月的技术难度,自然一次比一次大。就说月球背面吧,由于这里的地形阻碍,光声电和图片信息很难传送到地球,“月之暗面”也就更显神秘而诱人,所以各国的探月计划,都把去往月球背面看作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此次嫦娥降落月背,由于有“鹊桥”的搭建,即2018年5月中国成功发射中继卫星“鹊桥”,解决了月球背面与地球的通信联系问题,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与背面均成功完成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
对于嫦娥落月背的伟大壮举,国人的表现似乎有些淡定,反倒是那些“歪果仁”显得特别兴奋和激动。从新闻媒体到社交平台、从官方到民众,他们密切关注着嫦娥的动态,及时发布信息,盛赞其里程碑意义。如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艾伦·达菲说道:“这清楚地表明中国技术已经达到何等卓越的程度。”德国新闻电视台则以“德国科技搭乘嫦娥四号探索月球”为题进行重点报道。就连曾拒绝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的美国,其《华盛顿邮报》也报道称“随着中国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一个新的太空大国诞生!”当然了,其《纽约时报》在报道嫦娥落月背时还是透着酸气的,称此举“彰显了中国加入甚至引领太空竞赛的野心”。随他们说去吧,无所谓!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一次次成真,才是真得好!
国人对此次航天壮举的淡定还在于,这些年我们的耀眼成果一个接着一个,从航母、鲲龙、天眼到天宫、悟空、墨子、量子;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国人已经不似当年“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时那般惊喜和激动了。据统计,仅2018年我国就进行了38次航天发射,位列全球第一。据悉,2019年我国航天发射将再创新高。就在嫦娥四号着陆月背任务实施的同时,我国火星探测工程正在进行最后冲刺,19个月后我国自主实施的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将迎来发射窗口,且将一次性实现“绕、落、巡”三步,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先例。如此高难度方案的背后,是中国航天实力增强的充分体现。
从启动“探月计划”到嫦娥四号降落月背,中国的航天成果蟾宫折桂、震惊世界,我们只用了十几年时间。是呵,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国航天梦是民族复兴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奋斗者咬定目标拼出来的。今后,更大的航天奇迹、更多的中国纪录,将在迎风奔跑中的展现!(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