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逐鹿冬奥会,这个创意很难得!
8月24日,笔者应邀参加“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会”,这是为纪念麋鹿回归祖国33周年而举办,由央视著名主持人王雪纯主持。内容主要包括:成立北京南海子文化研究院,向第38个麋鹿栖息地山东青州弥河国家湿地公园赠送麋鹿,向江苏南通博物馆赠送麋鹿角标本,推进南海子麋鹿保护自然申遗,支持麋鹿形象参与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征集,等等。尤其是后两条消息——麋鹿能否成为北京冬奥会“代言人”?南海子麋鹿保护自然申遗何时完成?堪称两大新闻热点,牵动着亿万国人的神经,大家都在热切期待着。
麋鹿,中国特有的一种鹿科动物,距今约有300万年的生命历史,其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
麋鹿,犄角像鹿,面部像马,蹄子像牛,尾巴像驴,俗称“四不像”,神话传说中的姜子牙坐骑,跑得快、游得快,善于爬冰卧雪,是名副其实的“运动健将”。麋鹿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自古就有祥瑞仁和、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
麋鹿早期生活在我国温暖湿润的长江、黄河流域的平原、沼泽地区,到了商、周时期,麋鹿种族家丁兴旺,呈现“千百成群”的鼎盛景象。然而,到了明清时期,麋鹿种群只剩下数百只,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成了麋鹿唯一的栖息之所。
1965年,法国传教士阿芒·戴维第一次在南海子猎苑发现麋鹿并将其介绍到国外,由此这里被认定为麋鹿的模式种产地,麋鹿也由此开始了旅居海外的生活。1894年,永定河泛滥,洪水冲毁猎苑围墙,麋鹿逃散,被人猎食。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麋鹿又遭到杀戮和劫掠,并从此在中国销声匿迹了,成为国人心中的痛。而漂泊在海外的麋鹿种群,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濒临灭绝。幸运的是,就在1900年前后,英国贝德福德公爵将散养在欧洲各地的18只麋鹿收集到其个人名下的乌邦寺庄园散养,才使得麋鹿血脉得以延续。
国家兴则麋鹿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麋鹿回归水到渠成。1985年,中英两国政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22只麋鹿结束了漂泊海外的百年历史,回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是呵,作为麋鹿的原产地、本土灭绝地,北京南海子的麋鹿回归,意义非同一般!33年来,南海子麋鹿苑没有辜负众所期望,通过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麋鹿生物学研究与技术集成、迁地保护种群建立等举措,使麋鹿保护种群不断复壮,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分别向河北滦河、湖北石首、浙江慈溪、江西鄱阳湖等地直接输送了497只麋鹿,建立了38个迁地保护种群。目前,我国麋鹿种群数量已达6000多只。
从大量生长到本土灭绝,从重引进到成功野放,麋鹿种族的多舛命运见证了岁月苍桑和国运兴衰。如今,中国麋鹿保护工作得到世界认可,南海子麋鹿苑也因此被称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不仅为麋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再现“南囿秋风”之盛景,而且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推动和引领作用。
“把麋鹿文化打造成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一颗璀璨明珠”。这不仅是大兴区政府的决心和行动,也是北京市民乃至亿万国人的殷切希望。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恰好为麋鹿种族的保护和麋鹿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愿麋鹿形象能够为冬奥会代言,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积极投身于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