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森林去机场”,此景北京可以有
两年前做客京西门头沟,有幸进入双龙峡自然风景区。这里有十里溪流、百潭瀑布、千亩红杏、万顷林海,还有森林小火车。当我坐上小火车,穿过林海翠谷、潺潺溪流,听着鸟儿鸣唱,亲手采摘红杏之时,恍若来到世外桃源,又仿佛置身仙境。自此,“坐着小火车摘红杏”成为我脑海中最美影像。
上一周,到京南大兴走访,又听到一句非常动听、令人遐思的话——“穿过森林去机场”。这里所说的机场,自然是指在建的北京新机场,明年10月就将试运行,未来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枢纽,被誉为首都“新国门”。
“穿过森林去机场”——这样的美丽景致,对于今天的北京来说,自然不仅仅是一种向往,应该很快就会变成美好现实。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曾经的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让“钢筋水泥森林”和低端产业大显其威,其结果是绿色植被少了,“大城市病”来了。于是乎,疏解非首都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成为北京的发展战略。近几年,北京淘汰了大量的污染企业、低端市场,拆除了数量惊人的违法建设,通过“留白增绿”,让城市的绿地多了,景色美了,建成一座座城市森林公园;一条条背街小巷,通过整治“开墙打洞”和改造提升,重现其历史文化景观和独特韵味,变得分外靓丽和宜居。前几天,媒体报道了北京十大“留白增绿”新景观,其中有700岁玉河“水穿街巷”、常乐坊城市森林、马家湾湿地公园、怀柔汤河畔500亩花海等,都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仅今年上半年,北京就通过“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完成整治“开墙打洞”3568处,366条背街小巷实现整治提升,新增21处城市森林,共有1300多亩腾退土地披上绿衣,相当于3个颐和园。曾经被违建、污染企业、低端市场占据的土地空间,变成了城市中的一个个“林窗”。
还有一串数字更加鼓舞人心,自5年前北京启动百万亩造林工程以来,累计新增林木117万亩,包括新建成的数十座郊野公园。
说起郊野公园,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是那样的弥足珍贵。就拿我家附近的东升八家郊野公园来说,地处北五环,毗邻碧波荡漾的清河,面积达1500多亩,这里树木葱郁,芳草萋萋,有花海、荷塘、飞瀑、湿地、栈道,还有大片的杏树、梨树、山楂树等果林可供观赏和采摘,无论春夏秋冬都有怡人的景致,特别适合休闲健身。周末节假日,我还喜欢到玉泉山下转转,那里的中坞公园和玉东郊野公园别有一番情趣。春天,这里的油菜花海和油菜梯田,与湖光、山色、桥韵、塔影同框,宛若梦中江南,令人陶醉。秋天,这里有金黄的稻田,在玉峰宝塔的映衬下,随风摇曳,沁人心脾,充满诗情画意。前几天,我还去了趟南海子郊野公园,整个园区规划面积超过11平方公里,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这里将皇家文化、麋鹿保护、生态休闲等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堪称永定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当然了,作为北京五环内最大的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我去的更多一些。奥森公园距离我家只有两三公里,也是个天然大氧吧,园内有山有水有绿地,还有百亩向日葵园、格桑花海等花田野趣,喜欢摄影的我自然是这里的常客了。
如今的北京,仅“大面积、成规模”的郊野公园就达百余座,而且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的继续,其数量还在增加。这不,前两天市发改委发布消息,年内朝阳区将开建3个郊野公园,分别是黑桥公园、何里栖地公园、四合公园,3个公园总面积近4000亩,绿化率将超过90%,远高于一般综合性公园,堪称“绿海”。这些公园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满足周边居民的户外休闲需求。
昨天又有佳讯传来,2020年北京冬奥会之前,石景山区将在长安街西沿线打造城市森林公园群,绿化面积达9000多亩。未来的石景山,既能感受老城文化,又能游赏现代园林;既有冬奥设施可玩,还有工业遗存可观。再过两年,“一半山水一半城”的都市美景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据悉,北京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目前已达26.8%,比5年前提高近12%。到2020年,覆盖率将提高到30%以上。随着林木发育成长,市民不出近郊,即可享受到“森林氧吧”。特别是在通州、大兴、房山、顺义、平谷等郊区,已建成绵延200公里集中连片的约30万亩森林湿地,形成京津保地区生态过渡带;通向津冀的30余条道路、河流绿化带也进一步“增绿添彩”。如今的四环至五环、五环至六环的绿化隔离地区新增绿地达22.3万多亩,将中心区包裹在绿荫之中。而北京新机场周边绿化面积达到5万多亩,并建有南海子湿地公园、长子营万亩国家森林公园等“洗肺之地”。待新机场建成后,人们尽可体验“穿过森林去机场”的美妙感觉!(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