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大街:五牛五福,挨个看!

国庆中秋假日,漫步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被一组有着迷幻色彩的大型雕塑所吸引。这组名为《五牛五福》的雕像取材于古代名画《五牛图》,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造型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而且寓意也非常好,于十九大盛会召开前夕与公众见面,平添了些许文化气息和喜庆气氛。
在世人眼里,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同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样,都是神品级的国宝。据史载,韩滉为唐代宰相韩休之子,他本人后来也做了宰相,封晋国公,以擅画人物、畜兽、风俗画著称。相传,韩滉在出游时看到田间耕牛图景,灵感涌动,创作了这幅画。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吃草,或翘首前仰,或回头舐舌,或缓步前行,或荆棵蹭痒,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整幅画作浑然天成,而又可独立成章,令人赞叹了一千多年。
韩滉的《五牛图》传承有序,北宋时曾收入内府,宋徽宗还曾题词签字;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这幅名画后,如获至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明代,落入大收藏家和鉴赏家项元汴与宋荦的手中。到了清代,《五牛图》被征召入宫,乾隆皇帝珍爱有加。清朝末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门,很长时间杳无音讯。直到1950年,周恩来总理闻讯《五牛图》在香港露面,立即指示文化部,不惜一切代价购回,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当时,此画已蒙满尘垢,伤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蚀数百处,经裱画专家精心修复,名画重又焕发生机,藏于故宫博物院。
且说新立于王府井大街的《五牛五福》雕像,为庚彩熔铜工艺,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故宫博物院顾问、庚彩工艺的发明者朱炳仁先生根据故宫国宝藏画《五牛图》设计制作的,五头如真牛般高大的庚彩铜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姿态毕现,颇具神韵,甫一亮相,便引来围观,赢得好评如潮。这组作品,在熔铜艺术创作的基础上,集历史上五彩、珐琅彩和粉彩之精华,牛整体呈红铜色,细看则是紫、蓝、红、绿夹杂其间,色彩绚丽,且牛周身有不规则的镂空孔洞,动感十足,让整条大街都活泼、灵动起来。
据朱炳仁介绍,雕塑中的五头牛姿态各异,牛身上的一些色彩也是不可复制的,五牛元素体现了祥和的精神。五牛即五福,象征着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成,祈望五福临门、国泰民安。
是呵,庚彩工艺的《五牛五福》,是传统文化和现代工艺的结合,正好与王府井大街的气质相符,能提升景观的文化品位。就像华尔街牛一样,这组雕像俨然已经成为王府井的新标志。
(董聚山
文并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