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距离“一站式”服务还有多远?
“彻夜排队、雇人排队,四五个月跑十来趟才能办下一个不动产证……”近日,针对河南郑州“办理不动产证有多难”问题,新华社记者进行了深度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衡健康发展,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与房屋交易管理有序衔接,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于2015年10月27日联合下发《关于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与房屋交易管理衔接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规定,房屋交易和登记业务办理尽量在一个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去年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开始施行不动产登记。多地的做法都是将交易和登记合并,即一个地点办公,一套程序办事。但郑州市的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却有两系统、两套办事流程,也就是说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分别归口住建和国土两个部门,有两套办事程序。比如,在二手房交易中,市民要先到房管局办理房产交易,包括申请、受理、审核、发放《房屋交易和产权状况确认单》等,然后再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完成申请、受理、审核、登簿、缴费、发证等流程。要想把不动产证办下来,不把你折腾个溜儿够才怪呢?以至于办证的“黄牛”们活跃起来,据说只要肯花钱,3000多元就可实现“优先办理”。此等“优先”可谓“意味深长”啊!里面究竟有什么猫腻,有待于执法部门调查处理,这里姑且不论。
就说操作层面的事吧,国家已经以文件形式进行了明确规定,不少地方已经有了“合二为一”的成功范例,按理说郑州的老百姓们也该享受到信息互通共享的便利了,不必再这么折腾了,但实际情况却仍然这般糟糕。究其原因,在于一些政府部门不肯放权,固守部门利益,什么数据平台、“一站式”服务之类,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些时髦口号而已。如果真的互通共享了,人人都能顺顺畅畅地把该办的事儿办下来了,那他们还有“存在感”吗?如果没有数据藩篱、利益堡垒,他们还如何去设租寻租呢?换句话说,民众“办事难”,难的不是技术程序,难在人心这道“关卡”上。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曾痛斥某些办事机构“到底是出于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还是在故意给老百姓设置障碍?”可谓一针见血。但时至今日,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然不作为、乱作为,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并没有破除障碍,在为民办事的程序中人为设置“肠梗阻”。对此,不知道郑州市的领导们怎么看?
目前,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都已进入深水区,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都是“硬骨头”,能不能啃下来,关键看领导的决心和意志,看那些利益部门有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行动,看我们的治理体系是否有“好好先生”乃至“内鬼”在挡道。如果这些障碍都消除了,程序不是问题,技术也不是问题。就像很多地方的公车改革,曾经很多年都改不下去,只是在原地打转转,结果在中央的严令之下,一夜之间,呼呼啦啦地全改了,你说难度究竟有多大呢?
还有医改,说起来也是挺难的一件事,但很多地方都已经改的不错了,取得不少值得推广的经验。比如,福建三明市的医改就很令人称道。该市整合医疗、医保和医药的改革为一体,创造了一整套顶层设计、系统改革、综合治理、巩固完善的综合改革方法,一举解决了卫生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部门交叉、职能分散等问题,形成系统性改革的强大合力。其结果是: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更加突出了,患者、医院、医生均受益了,财政和医保可持续了,可谓路子对头、民心所向啊!
还有云南昆明市在全市范围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投资服务”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思维推动政务服务改革创新,预计今年10月左右建成运行。其中,特别提出打造统一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做到一次认证、多点互联、“一网”通办,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尚属首创。
可以肯定地说,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的今天,改革顺利与成功与否,技术和手段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人心,在于革新治理体系。只要郑州市及其各个地方领导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办理不动产证之类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民众才能真正享受到改革的红利。(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