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新政好在哪儿?
千呼万唤的医改新政终于出台了,很多患者心中的某些不满和纠结或许从此不再有了。
3月22日,《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其核心是全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将公立医院由过去主要通过卖药品、用耗材、大检查等渠道获取收益、保障运行,转变为通过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来维持运转。今后公立医院的收入将从原来的服务收费、财政补助和药品加成收入三个渠道,减为服务收费、财政补助两个渠道。由此,从4月8日起,北京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都将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
医改新政好在哪儿?明白人一眼就看得出来。
要说好处,首先就是病人可以少花钱,看得起病。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是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很多百姓因为囊中羞涩,看不起病,进不起医院,让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发展成绝症,最终走上不归路,非常令人痛心。虽说这些年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大家基本上都有医保了,看病可以报销一部分,但说句实在话,当你真正有了大病,去治得了病的大医院就医,又是挂号、住院,又是手术、康复什么的,很多医疗项目和药品都是不能报销的,而报不销的项目和药品费用往往又很高,由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不在少数。即便是小病上医院,除了挂号费(特别是专家门诊)较高之外,用药费用也不低,一趟下来,花掉的未必是小钱,一个小小的感冒就可能花掉寻常人家一个月的伙食费。这对有钱人来说不算啥,但对挣钱少、需要花钱的地方多(如孩子上家、赡养老人、勒紧腰带还房贷等)的家庭而言,绝对是个不小的负担。
新政的好处就在于,不仅挂号费没有了,药品便宜了,而且可以一举改变滥用药品之积弊。长期以来,在“以药补医”政策下,医院为了经济收益、弥补财政投入不足,往往刺激和助长医务人员“多用药、用贵药”,使得患者的医药费用一路走高,普通百姓深受“大处方、高价药”之苦。不管大病小病,药品都会给你开上一大堆,那些少开药、不开贵药、开“良心药”的医生反而在医院吃不开,由此造成医患矛盾、导致医患冲突的案例屡有发生。今后就好了,患者不用再花冤枉钱了,医生也没必要再当“恶人”了,可谓“双赢”。而医疗的亏空则由财政来填补,钱的问题一点也不用担心,这是多大的一个民生红包啊!
上述文字都是从病人的角度讲的,站在医生的位子上讲,医改新政则能充分体现医生的价值。医药分开改革的目标,就是切断医院、医生靠开药赚钱的补偿模式,引导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诊疗服务,获得合理的补偿。众所周知,医生的职业是相当神圣的,是悬壶济世的人间天使。如此受人尊重的职业,其人生价值可不能只是体现在高额的检查费、药品费上,更应体现在良好医德、精湛医术上。此次医改,医事服务费的设立,无疑能让医生更加精准地找到人生坐标,去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因为只有精湛医术受到尊崇,并医有所获,才能激励更加同行去钻研医疗业务,不断提高救死扶伤的能力,推动医疗水平整体提升。当然了,医改新政上也讲了,医事服务费将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报销范围,不会增加患者负担。这样一来,大家就更加放心了。
医改新政还有一个看点是“药品阳光采购”,确保药品低价。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后医院采购药品,要向所有的药品生产企业公开药品质量指标、全国中标价格,向社会公开医疗机构采购、使用及品种变化信息,打破那种药品价格等信息不透明状态。如此药品阳光采购和竞争机制,不仅能保证药品质量与安全,而且必然会降低药品价格,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用药负担。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今后社区医院的药品目录将与三级医院对接,一些常用药完全可以在家门口拿。此举有利于推动分级诊疗,减轻大医院的工作压力,从根本上解决百姓就医难问题。(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