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房价,你给我站住!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话不是一般人讲的,是发自中央的声音;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郑重表态。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话咋就听着这么顺耳呢,心里有了共鸣,手上刷屏也是必须的。看来梦想还真是要有的,不然的话,一不留神儿实现了,自个儿还在懵圈哩!
这么多年来,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前些年我要是买套房就好了,后悔啊,要是买了,现在一出手,可就是几百万、上千万呀!这辈子可就什么都不用干了,只管享乐就行!
炒房赚钱,这似乎成为实现“小目标”的“套路”,不像炒股炒期货炒黄金什么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只会收获“蓝瘦香菇”。可是,炒房赚大钱,对普罗大众来说,也就过过嘴瘾吧,自己住的还没着落呢,特别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每月几千元的工资,十年下来连买个厕所都不够,很让人崩溃。笔者落户京城多年,至今也没个属于自家的房子。周围新开发了一个住宅小区,2006年时房子售价每平方米七千多元,当时听了直摇头,连呼“太贵了”。如今,这里的房价已达到八、九万一平方米,一套下来不低于一千万元,这些钞票堆在一起得多达一堆呀!一百年的工资收入都不够,想想心里就堵得慌。相反,对于对此炒房“老司机”来说,可以天天枕着钞票睡。你说这样公平吗?
当房子被当成奇珍异果来炒,不谙此道、不善投机钻营的平头百姓可就惨了,那些多年来省吃俭用积攒的钱,举家族之力凑来的钱,加上以后若干年乃至后半生的血汗钱,恐怕都要拱手交给“房叔”“房姐”了,要不怎么叫“房奴”呢!以至于很多人只好望房兴叹,本该拥有的住房,却成了空中楼阁,着实悲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住房应该是最大的民生了。专家讲了,炒房推高房价伤害的不仅是普罗大众,会让更多居民难以获得住房或增加支付压力,形成大量住房资源闲置,导致社会资源浪费,而且会造成房地产泡沫,带来社会的集体恐慌。炒房不创造任何价值,只会造成楼市虚假繁荣,一旦泡沫破灭,包括金融在内的整个产业链便遭受致命打击。同时,“炒房”带来的高额利润,导致全社会资源要素向房地产聚集和流动,对实体经济形成很强的挤出效应,人们不愿意投资实业,觉得“干什么都不如炒房”,扭曲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财富观,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制约了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只有做实业有“钱途”了,实体经济才会振兴,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是呵,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遏制房子的热炒,吼住任性的房价,显然须得放大招,打“组合拳”。什么“去扛杆”“去库存”的,一般老百姓也不懂。但大家都懂得无非这几个方面:一是增加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力求达到全覆盖,不能让这类住房仅成为特权阶层和少数人的福利。想想,如果大家都居者有其屋了,谁还会花那冤枉钱、当“冤大头”。二是通过限购及提高购房货款利率和交易税率,给炒房者“去动力”,直到丧失炒的能力。三是征收房产税,世界很多国家都这么做,当你们家多一套价值几百万元的房子每年就要交十几万、数十万的房产税时,那些“多吃多占”的家庭想必恨不得立马将房子出手,除非他是马云那样的大富豪,交房产税权当作慈善了。
当然了,对于房价畸高的特大城市来说,因地理位置、产业结构、教育环境以及公共资源的优越性,对外地居民具有强烈吸引力,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严重超负荷的人口使特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为此,特大城市更要主动作为,合理设置城市功能,加快产业转移,舍得“割让”部分功能和公共资源给中小城市,并从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在中小城市倾心培育,使之“落地生根”,具备同特大城市相媲美的非凡魅力,人口自然也就随之疏解。
如此这般,综合施策,多管齐下,不但中小城市能够保持稳定的房价,各大城市的住房供需矛盾也会得到有效解决,“北上广”等特大城市被炒上天的房价,势必会出现断崖式下跌。因为目前的中国并不缺少住房,只是缺少政策调控的强有力手段。当然了,政府并不想让房价跌得很惨,那样会导致经济链条的系统性风险,不利于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只要理性回归就好。
房价理性回归,对于一般老百姓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工薪阶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财富增多的获得感、烦恼与快乐大反转、幸福指数的大幅提升啊!那样的日子实在是“画面太美,我不敢看”!(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