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头见闻:男青年劝阻随地便溺却摊上事儿了
10月6日,即国庆小长假的第6天,雾霾笼罩的京城迎来客流返回高峰。下午4时许,我走出寓所,健步行走在城市街头。
海淀区安宁庄西路是我常走的一条线路,街道两侧都是店铺,包括一家大型超市。当行至公交站台附近时,忽有争吵声传来。争吵的主角是一位年近三十岁的男青年和一位年龄相仿的少妇,从两个人的你一言我一语中,事情的起因很快明了。这位少妇抱着一岁左右的孩子在人行道上便溺,在此候车的男青年忍不住劝道,周围有厕所,你应该带孩子到那里去。事情到此,本该打住,少妇或许只须一句“对不起”便可相安无事。
然而,少妇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生气地瞪了男青年一眼,说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大概她觉得,紧挨站台的一家店铺就是她家开的,虽然她身为外地人(后得知她是安徽人),但一位路人凭什么在自个儿面前指手画脚。
男青年理直气壮地说,我怎么多管闲事了?城市是大家的,也有我一份儿,难道看见有人当街大小便不该管吗?
少妇显然不服,嘲讽说你算老几,这事轮不到你管,滚一边儿去。男青年针锋相对地说,这事我就要管,大家都有义务来管,就要管管你这种不讲文明和道德的人。
就这样,两人的争吵逐渐升级,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人劝少妇,算了,赶快回店铺忙去吧!但更多人掺和到同男青年的“理论”之中,说这么小的孩子在路边撒个尿,不算什么,你要想管闲事,就应该去管管那些随地大小便的成年人,还有在大街上遛狗留下一摊摊狗屎的人。还有些人从店铺里涌出来,指责男青年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并且说,幸亏女人丈夫不在家,否则非揍他一顿不可。
这样的“劝告”非但没起到作用,双方的冲突反而愈演愈烈。在双方激烈争吵中,男青年多了个心眼,掏出手机悄悄录了下来,如果引发严重后果,好留下证据。然而,在他打电话向“110”报警后,少妇发现他录了像(或录音),顿时有些慌张,便以侵权为由,让他马上删掉,男青年执意不肯,少妇便冲过来抢他的手机。为避免发生肢体冲突,男青年极力躲避,拔腿后撤,少妇则追赶在后,咬住不放。此时,不知从那冒出一个男保安来,挡住男青年退路。敢情他是把男青年当成抢包的啦!保安由于用力过猛,这位男青年的漂亮体恤衫顿时撕裂开来。接下来,围观的路人大都在劝双方“算了”。有位老者直言,这事儿录像拍照没有错,留作证据嘛,构不上侵权;孰是孰非,得由警察说了算。但也有位壮汉仍在指责男青年,不该管这闲事,脑子有毛病。
就在双方处于僵持状态,等待警方到来时。我小声问男青年从事什么职业,他说在一家企业做技术工作,刚从海外归国不久。我问,在国外留学,还是工作?他说是工作。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敢情他是在国外待久了,习惯了外国的生活和处事方式,看到不文明行为便理所当然地上前劝阻,没想到在国内却因此惹上麻烦,摊上事儿了。
此刻,我感到一种莫大悲哀。就说今年国庆小长假吧,国内各旅游景区出现了多少起不文明行为啊!山东蒙山云蒙峰顶被游客用自喷油漆留下“蒋学健”、“宁东君”等大字号人名。连故宫的红墙、颐和园的古建筑上都被人刻上“到此一游”。至于违规吸烟、乱扔垃圾、攀爬雕塑、翻越护栏和围墙等种种陋习更是随处可见。如果大家都能见义勇为,或者说有一半人发现不文明行为时能出面劝阻,那么,此等陋习还会有生存的空间吗?
就在我“胡思乱想”时,“110”警车到了,男青年和少妇被请到车上到警室问话去了。说实在的,这种事不大,没有造成财物损失,更没有什么身体伤害,警方大不了对过错方训斥一通了事。但我想,如果人人对不文明行为熟视无睹、袖手旁观,那可就不是小事了,这个社会风气和生活秩序还好得了吗?
这不,警车开走了,围观的人们还在议论着,发表着各自不同看法,其中数那位壮汉的声音最高:“真是的,犯得着吗,这人(指男青年)脑子进水了,有毛病!”(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