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公交大发展,治堵尚须谋良策

(2014-12-23 10:02:53)
标签:

杂谈

北京公交

单双号限行

易堵

出行

分类: 时事评论

北京交通“治堵”,“三招”不妨一试

    这几年,北京公共交通呈迅猛发展之势,地面公交线网与地下地铁线网越织越密,越织越大,且“两网”融合,交相呼应,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了多层级、多样化的交通工具。

    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地面公交运营线路达1200条,运营车辆为2.7万辆,其中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达到7050辆,线路总长度达3.4万公里,日均客运量1376多万人次,成为世界上拥有公交车最多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更是快速推进,5年间运营里程翻了一番,达465公里,年底前后还开通6号线二期、7号线、14号线东段、15号线一期西段,届时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572公里。预计到2017年底,中心城90%以上乘客步行到最近公交车站距离不超过500米,五环路内平均步行1公里即可到达轨道交通站点;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60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480公里。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有望达到52%以上。

    的确,北京公共交通发展看上去很美,也很令人振奋。但有一个问题却不容忽视,那就是交通拥堵问题,如果在治堵上拿不出良策,做不到疏导结合,车辆再多、线路再长也让人高兴不起来。这不,上个周末,外出返回,乘公交车途过清河南镇上清桥路段时,不足一公里的路程,竟然被堵了半个多小时,急得我直想跳下车来步行回家。被堵在路上的那种无奈的叹息,想必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次,很让人焦虑和茫然。城市交通拥堵害处多多,不仅白白耗费掉千千万万人的很多宝贵时光,而且使机动车辆的油耗和尾气排放量大幅增加,造成资源巨大浪费,加重环境污染。治堵,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

    就北京目前的拥堵路况来说,要疏解交通压力,困难总比办法多。至于治堵的招数有哪些?或者说哪些招数最管用?想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笔者之见,以下三招不妨一试:

    一是加大机动车限行力度。今天11月北京APEC会议期间,全市实行单双号限行,公车停驶70%,结果呢,道路顿时通畅起来,车速比平常快了一倍。毋庸置疑,首都之所以成“首堵”,都是车多惹的祸。也许有人会说,对私家车限行侵犯了车主的权益。我并不这样认为。大家想想,是每天都让车堵在路上好呢?还是痛痛快快地行驶好呢?与其每天堵在路上耗时耗油、烦心劳神,且加重环境污染,影响市容市貌,还不如单双号限行痛快,这样于己于大家于这座城市,都大有好处。

    二是让市民错峰出行成常态。眼下,北京交通早晚高峰期还是相当集中的,车多路堵的“盛况”每天都在重复上演,这与全市各单位上下班“步调一致”有直接关系,如果对各行业、各系统、各部门的上下班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区分,并作出硬性规定,北京的交通压力一定会有所缓解。此外,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即65岁以上老人乘坐地面公交一律免费。对于老人乘车免费,大家也许不会有太多异议,毕竟都有老的那一天,或许都能享受到这一优待。问题是,老人喜欢起早,常常在早高峰时段与上班族挤成一团,让座倒是小事,加重早高峰交通压力却是个大问题。特别是北京公交调价后,乘坐地铁的出行成本一下增加了很多,这对刷卡可以打折、票价相对便宜的地面公交来说,无异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而老人又恰好乘坐地面公交车不花钱,你说这地面交通好得了吗?一个折中的办法是,参照国内其它大城市的做法,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老人乘车不免费,和其他人一样花钱乘坐,这样就会使很多老人选择错峰出行。

    三是对易堵的交通路段加强疏导。像前面提到的清河南镇上清桥路段,几乎每天都有暴堵的情况出现,其原因除车辆密集交汇、排队等信号灯之外,还有因驾驶员不遵守交规、蛮横抢道,以及出现交通事故得不到及时处理,导致“一车刮蹭、车堵一路”等现象发生。在诺大的北京,有多少路段常出现这种状况,不得而知,但每天乘车或开车上下班出行的人,却个个“谈堵色变”。正常行驶需要半个小时的路程,若遇上几次暴堵,一个多小时也未必能到达目的地。为此,笔者呼吁,在交通易堵的路段,加强车流疏导十分必要。可增派警力,常设交管人员现场执法和指挥车辆通行。如果每一个易堵的节点疏通了,整个城市交通就会流畅许多。(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