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克强出访意大利很多细节令人回味

(2014-10-17 07:31:46)
标签:

意大利

前菜

总理

马可·波罗

杂谈

李克强出访意大利很多细节令人回味

    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抵达意大利,展开欧洲三国最后一站行程。意总理府门前广场,欢快的迎宾曲即将奏响。此时,有一个极细微的细节吸引了全世界目光,意总理伦齐躬下身子亲自动手清理红地毯上的杂物,历史的镜头在此定格,国人为之感慨万千。

    李克强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传说中的古罗马帝国吗?在中国人的记忆里,意大利人简直可以同“高贵”划等号,何曾把“贫贱”的中国人放在眼里,更不要说屈尊躬身了。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入侵北京,害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不得不弃京狼狈出逃。其中烧杀抢掠、并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就有意大利。那时的中国,真正称得上“弱国无外交”啊!

    说起意大利,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古罗马竞技场、于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的庞贝古城、闻名于世的比萨斜塔、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风光旖旎的威尼斯水城。还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伽利略等神仙级人物。当然了,还有那个马可·波罗,13世纪的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他在中国游历17年后,留下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引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浓烈兴趣,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重要影响。正是基于马可·波罗的影响力,李克强此次出访意大利希望中意企业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打造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争做现代的马可·波罗。

    从饺子、比萨聊起,进行“舌尖外交”,对此次出访意大利的李克强来说,可谓大国外交也“如烹小饪”,显得意味深长。李克强和意大利总理伦齐的话题正是由“美食”展开,伦齐总理将两国签署的众多合作协议比作前菜:“意大利报纸说,两国政府从来没签署过这么多协议,我说这只是前菜,更好的前景还在未来。”李克强则补充道:“伦齐总理说这只是前菜,我不仅完全赞同,还想深化一步,这只是开胃酒,未来合作规模的‘主菜’会让我们大家都超乎预料。”

    外电报道说,李克强此访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与意大利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中意之间不仅签署了80亿欧元的合作大单,而且中方还向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提供大额信贷额度。对于中意两国签下的一系列大单,意总理伦齐打趣说,这些合作项目不过是一道“开胃小菜”,两国未来的合作前景还很宽阔。李克强在罗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些合作项目的落实,是两国通过深化经济和文化合作而取得的“具体成果”。他生动比喻中意两国的合作是“面条饺子换意大利面和比萨”的“双赢”。 前几天在德国,李克强曾用“吃螃蟹”来比喻中德务实合作,他希望双方要像吃螃蟹那样,用智慧、技术和耐心抓好落实,把“螃蟹”吃干净,不能吃一口就算了。

    据悉,中国是意大利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仅今年上半年两国贸易合作金额就达330亿欧元。为尽快摆脱“欧洲第二大债务国”身份,伦齐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寻求中国帮忙。惊叹于中国的财力,欧美一些媒体这两天甚至打出“中国买下意大利”、“意大利对华出售”的新闻标题。

    还有这样的例证:米兰有家咖啡店的老板,名叫索里曼,在米兰黄金地段开店已经10年,无奈税费过度,只能通过商业网站将产业转让他人。意大利就有这样的专门对华人转手产业的网站,网站名字就叫“卖给中国人”。你说,够神奇的吧?远的不说,这事儿要是放在改革开放前,简直是痴人说梦。

    说来说去,是意大利人对“中国实力”的信心和依赖,让中国外交的腰杆子挺起来硬起来。而中国现任领导人的娴熟外交技巧、充满东方睿智的语言艺术,不仅凸显了个人魅力,更彰显中国形象。相比于经济外交、政治外交,文化外交或许更能展示一个国家的实力。(董聚山)

    此博文被推荐到新浪草根博客“要闻”——

李克强出访意大利很多细节令人回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