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催生“燕达模式”
这是一座新崛起的现代化医院,喷着清泉的欧式风格艺术雕塑立于院前广场,四周花草繁盛,果辍枝头,芬芳四溢。
饱尝京城求医之苦的人们,很难想像出世界上还有如此优雅的医疗环境。在北京各大医院,乌泱乌泱的求医大军,整宿整宿的排队挂号,让无数求医者备感痛苦和无奈。而在这里看病就没那么多麻烦了,免去了那些不该遭受的罪。因为这是在河北地盘上,有着北京不可比拟的环境资源优势,可以开发出大片的土地兴建医疗机构。
不要担心这里的硬件设施不过硬,这里的医疗设备可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包括动态宝石CT、T磁共振、血管造影机、机器人DSA、直线加速器、高压氧仓、气动物流传输系统、条码采血流水线,等等,不比北京任何一家医院差。也不必质疑这里的医疗技术水平,这里的脑血管、妇儿、呼吸、泌尿、普外等科室,可都是从北京来的大专家、名大夫坐阵,因为北京的朝阳医院已同这家医院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安贞医院、天坛医院、东肿瘤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也正与这家医院进行全方位协作,很多国内顶尖的医疗专家已把这里当成了家。另一个不必的担心是,在这里看病的费用及报销问题,同等条件下这里的医疗费用比北京低的多,费用报销方式可以走“异地安置”程序,而且异地医保实时结算问题很快就会完成无缝对接……
说了半天,还没说出这家医院是哪家。不卖关子了,它就是燕达医院,四年前开始运营,2014年经国家批准正式成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久居京城的人对“燕郊”二字不会陌生,甚至耳熟能详。其实,燕郊并非北京属地,它与北京通州区接壤,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地级市)的三河市(县级市)。在地理位置和区域优势上,它处在京津唐都市圈核心地带,正同北京进行全方位融合。
说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医疗协作自然是重中之重。从全国各地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看,河北还属于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省份,招商引资对河北来说仍有着具大吸引力。当然了,那些低端的高污染的产业是不能落户河北的,即使河北想要,北京、天津也不会答应,因为那样不仅会毁掉河北的生态环境,也会给京津两大直辖市带来灾难性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就在于优势互补,携手发展创造美好明天,而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影响长久发展。北京与河北的医疗协作正是这一主旨的体现。河北有着土地资源优势,又急于招商引资;而土地资源正是北京所缺少的,更主要的是北京现有的大型医疗机构已处于严重“超载”状态,全国范围内的重症患者蜂涌而至。因为北京的医疗水平高呀!从而导致北京各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看病贵似乎成为解不开的难题,每天有多少人为此纠结呀!而燕达医院正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迎运而生,它可以有效疏解首都的医疗功能,截流入京的患者,并减轻北京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交通、食宿、用水用电等方面诸多压力。同时,也可以使河北在多个方面受益,如方便本省患者就医,提高全省医疗水平,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等,可谓真真切切的实惠。
其实,燕达医院只是在燕郊创建京津冀合作新模式的一部分,为“燕达国际健康城”的五个板快之一。由燕达实业集团打造的“燕达国际健康城”,总投资约100亿元,除建成燕达医院外,还建成了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燕达国际医学研究院、燕达医护培训学院、燕达国宾大酒店。在医院与养护中心之间修建了一座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水系带状公园,形成小桥流水、亭台轩榭、花鸟树木相互衬映,游船雕塑动静相宜的特色美景。这里的“硬件”、“软件”条件都是一流的,各种消费同京城相比,则低廉了许多,是就医看病、健康养护、医学研究和医护培训的“理想之城”。
我之所以将这里的发展模式称作“燕达模式”,是因为这里没有北京、河北两地政府投资,走的是市场经济的路子;是医疗和健康养护协作的“多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之作,是释放改革“红利”、惠及民生的样板,其广阔美好前景令人充满期待和憧憬。(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