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民情图”搭建党群“连心桥”
听说北京有个社区绘制有社区“民情图”,在解民困、排民忧方面派上大用场,笔者心生疑窦,又觉得新奇,便前来“打探”一番,果然名不虚传,这图比想像得还管用。
这个社区就是丰台区西罗园街道角门东里二社区。所说的“民情图”,就是在一张张表格上,用各种形象符号,把每一栋楼的居民家庭情况标识出来,或把社区的管理部件、便民服务设施等标识出来,细化到每一处消防设施、每一个污水井盖,甚至每一棵树,却能让人一目了然。比如,辖区16栋楼,每栋楼里住了多少户,谁家是空巢老人,谁家有残疾人或是低保户,谁家有党员、居民代表、楼门长。尤其对社区矫正人员、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部位,更是细化到每一个责任人,哪些部位有安全隐患,管片负责人都须熟记于心。
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高淑琴指着一张布满不同色彩标识的图表告诉我们:“绝色的字符代表低保家庭,社区‘两委’班子要想方设法帮他们找就业门路;房子标志代表出租屋,党员志愿者会及时为租户办理暂住证、送上邻里公约等;老人图案表示该住房为空巢老人,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志愿者会随时入户看护,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出行、就医等难题……有了这张图,社区
‘两委’不再坐等居民上门,而是‘按图索骥’地把服务送进家。”
俗话说“唱的好听,不如做的好看”。要说这个社区的“民情图”真是没得说,可以将N个信息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民情体系,为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志愿者开展服务管理,提供了准确定位系统。然而,他们做的怎么样呢?空口无凭,还是听听社区居民讲讲这里发生的事。
前不久,居住在58号楼的蔡大妈的老伴突发重病,她在照顾老伴的时候自己又拉伤了背部肌肉,行动不便。恰好此时居委会主任高淑琴入户走访空巢老人。看到眼前这一幕,她随手翻开“民情图”一看,蔡大妈家对门住着楼门长赵翠芬,楼上住着党员马明远。高淑琴赶忙找他们俩儿帮忙,这两个人不但来了,还引来了居住在周围的好几名党员。大家分工负责做饭、打扫卫生、请医看病等,直到蔡大妈完全康复。
居委会还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一位74岁的老人突然晕倒,社区工作人员将老人名字输入电子民情图系统,几秒钟就找到了老人家庭信息,居委会几位党员干部急忙赶到现场,并联系其家人,经过10多分钟的紧张救护,使老转危为安。
在这个社区的居民眼里,每一张“民情图”就是一座党群关系的“连心桥”,社区党委和居委会正是根据民情图,为居民提供分门别类的服务,对空巢老人,不定期上门走访,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对低保户,想方设法帮他们找就业信息,联系工作;对残疾人,帮助他们利用好社区里的康复设施,进行康复锻炼,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楼里有人结婚了,他们上门送新婚大礼包;谁家生孩子了,他们给送去育儿光盘……正在通过这些或大或小的事情,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生活的温馨和谐。
一张张“民情图”带来社区新变化。如今,走在角门东里二社区,不仅居民之间主动打招呼的多了,欢声笑语脸多了,而且报名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党群之间、邻里之间亲如一家,如乐融融。(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