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城市病”不妨先拿公车开刀
又到年关春节,公车腐败进入高发期,尽管有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管着,反“四风”也处在风口浪尖上,往年那种公车都在忙“迎来送往”的“盛况”不见了,但贪恋公车的“情结”并没有因此了却,相反一些坐惯公车的同志只想抓住公车改革前的“大好时光”,最后体验一把享有公车特权之美妙。
话说北京“大城市病”,病症已经确诊,主要表现为人口与环境资源的矛盾。那么满城跑的公车算不算“城市病”呢?我觉得应该算。北京作为首都,是党政军头脑机关所在地,也是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总部云集之地,两千多万的人口,五百多万台机动车辆,其中公务车辆所占比例有多少?目前虽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但可以肯定这个数字小不了,百八十万辆怕只是保守估计,这么多公车不计成本地招摇过市,对首都城市的交通拥堵、污染排放造成多大的影响呀!年关在即,如何遏制公车腐败、减少公车私用,为新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为治理“城市病”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人感叹,遏制公车腐败远比刹吃喝风难度更大。对某些人来说吃吃喝喝是负担,享用公车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因而,对公车改革持消极态度甚至抵触情绪的领导干部大有人在。
去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出台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各种公务活动作出全面规范,其中“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一条最为给力,可以说为改了20年都没改动的公车改革作个彻底了断,体现了啃硬骨头的精神,群众为之击掌叫好。目前,全国很多地方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已经付诸实施,“公车拍卖”成为街谈巷议的热词。北京作为首都,无论着眼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还是从全面深化改革的示范作用看,在贯彻落实条例、推进公车改革上都应走在全国前列。在一定程度上讲,执行“八项规定”是否令行禁止,整肃“四风”是否立行立改,公车改革是一块最好的“试金石”。相信此次车改能一步到位,相信北京能以上率下、示范全国。(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