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长治霾“生死状”能否激励环保“众志”?

(2014-01-22 07:24:10)
标签:

杂谈

董聚山

怪圈

分量

老百姓

分类: 时事评论

市长治霾“生死状”能否激励环保“众志”?

    近日,在北京市人代会分组审议《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时,北京市长王安顺表示,“去年我代表北京市跟中央签订了责任状,也立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如果空气污染(控制目标)到2017年实现不了,领导说了既是句玩笑话,也是句分量很重的话,‘提头来见’。”王市长表示,大气污染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国际问题,治理大气污染是场攻坚战,就要拿出一股狠劲儿。

    众所周知,PM2.5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据北京市环保局数据,2013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超标1.56倍,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176天,不足半数,5级重度污染、6级重严重污染天气累计58天,平均每6天到7天就有一次重污染过程。刺鼻的雾霾使我们在战战兢兢中生活,恨不得把口罩变成防毒面具。北京把降低PM2.5首次纳入立法,着重强调政府的责任和法律责任,将掷地有声的环保决心转化为科学有效有环保行动,实为亡羊补牢、难能可贵之举。

    王市长治霾“生死状”能否化作环保“众志”?在下认为其激励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首先,随着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的日益凸显,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成为全社会共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感到污染的严重,北京通过修改城市总体规划、为大气污染防治立法,体现了对人的关爱,乃时不我待、深得民心之举。从目前看,推行治霾举措是不成问题的,比如压缩燃煤、控车减油、关闭污染企业等,都得到了全社会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和主体责任,拿出以上率下的治理行动来,比笼统强调不知要强多少倍。

    其次,面对生存环境这一“最大民生”,北京治霾“不差钱”。这些年,我们过度强调经济增长,片面追求DGP,对环境欠债太多。为此,北京将拿出7600亿元治理PM2.5,如果在2017年能够实现天蓝、水清、地绿的话,这个投入也值得。不过有人也心存疑虑,如果钱花没了,环境却没治理好,“提头来见”变成“提拔来见”怎么办?我想,面对环境治理这一攸关健康和生命的大事,监督和问责是必不可少的,公众的质疑和担心反而会倒逼政府抓紧落实。政府该做的事情做好了,该关的企业都关了,该控制的车辆数量控制好了,肯定会有效果。

    第三,打破“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怪圈,实现“法悬人惧”。《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一大特色就是罚则多,占到草案总条款的30%,特别是提高排污成本,对恶意违法、多次违法加大处罚力度,规定加倍处罚和上不封顶的处罚条款,使排污者不敢排污。我想,这种减排治霾的路数是对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来都不是万能的,经济社会里或许动用经济手段更管用,当违法成本大大高于其非法所得时,违法者定会噤若寒蝉,变得老实规矩起来。

    当前,北京市政府一方面在为降低PM2.5浓度立法,严防严控,重拳治污;一方面在城市绿化、垃圾处理、冬季供暖等方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并初见成效。只要全市上下合力减排治霾,环境污染问题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