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过“黄金十年”而今从头迈步

(2012-08-09 09:58:32)
标签:

军事

中国

gb2312

胡总书记

科学发展

走过“黄金十年”  而今从头迈步

——学习胡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启示录

 

   俗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讲不明。学习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大有豁然开朗之感。讲话开宗明义,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富于创新,无不闪耀着思想智慧和真理光芒,给人以深刻启示。

启示之一:高举一面旗帜

旗帜引领方向,旗帜决定成败。纵观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从完成建国大业,实现“三大成就”,到30多年改革开放创造“中国奇迹”,10年科学发展书写“中国故事”,无不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结果。

正是在这面大旗的引领下,我们冷眼向洋看世界,任凭风云变幻不动摇,着眼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和社会思想的复杂多变,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无论是综合国力迅速增强,还是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中国答卷”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只要我们奋勇前行,以科学发展凝聚力量,我们国家的发展一定能够达到“又好又快”。

启示之二:搭建一个构架

   这个构架即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紧密相连,有机统一。

   这些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崎岖坎坷,很不平坦,既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又面临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面临非典疫情、特大地震、洪涝冰冻、国际金融危机等灾害和风险的严峻考验,又面对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事喜事的能力检验。我们已经向世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是为人民创造福祉之路。从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全球最大的社保体系,到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特大地震……沿着这条道路,绘就经济总量高位跃升的“中国轨迹”;遵循这一理论,创造不断保障改善民生的“中国奇迹”;坚持这些制度,写下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答卷”。

   当前,我们这个蔚蓝色星球仍不太平。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并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如何保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如何使理论体系保持与时俱进?如何使各项制度支撑社会发展?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入手,通过改革攻坚战去拓展道路、创新理论、完善制度。

启示之三:抓住一次机遇

   发展中的国家要追赶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就必须抢抓机遇,顺势而上。

   机遇并不常有,往往稍纵即逝。近现代历史上,我国多次内忧外患错失发展良机,成为千古憾事。历经艰辛探索,今天我们抓住了世界发展格局变化的战略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改革发展,综合国力不断跃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然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当今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新挑战前所未有,特别是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跋涉在改革深水区,推动改革需要比过去付出更多的努力。为此,我们既要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以全局眼光和战略眼光,在国际“大棋盘”上谋划发展,又要以高度负责、奋发有为的精神,更加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工作。

启示之四:提倡一种精神

   坚持把发展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是讲话的点睛之笔。

   综观胡总书记的讲话,新思想、新论断、新亮点闪现其中。特别是他特别强调的“改革创新精神”,让人感受到我们党的清醒、务实、自信和成熟。

   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更是我们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冲破思想藩篱,需要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需要改革创新;应对危难困局,同样需要改革创新。胡总书记强调的“改革创新精神”,可以说是集中体现了全党意志、人民心愿,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不得不进行的改革,不得不搞的创新。这种精神是一种奋斗精神,是一种伟大精神,事关党的先进性,事关党的执政能力。

   走过了“黄金十年”,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确保改革创新精神落在实处。这是科学发展所系,也是人民福祉所在。(董聚山)

走过“黄金十年”而今从头迈步
http://t.cn/zW0FeK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