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宫殿前广场为何变成“积水潭”?

(2011-08-04 15:57:29)
标签:

故宫

雨水

水资源

太和殿

沥青混凝土

杂谈

分类: 世相评说

留住雨水,不可忽视枝末细节

    “带你到故宫去看海”,是北京网友对京城内涝的调侃,起因源自今天6月23日北京下第一场大雨时网上发布的一张照片:故宫太和殿广场积水汪洋一片。此外还出现“到××街上去游泳”、“汽车成了潜水艇”、“明白了为啥才叫车船费”等调侃。

   在环境教育学者李皓先生看来,故宫建成500多年了,一直没有被水淹的记载。今天,故宫之出现积水,是因为故宫大修了,改变了古代地砖的铺法,将过去的透水的地面给硬化了。原来,故宫本无“海”,大修改变了地砖铺法,也就有了“海”。

   据了解,故宫里用于排水的明沟、暗沟,沟道的干线和支线,纵横交织,沟通各个宫殿庭院,形成一个巨大而完整的排水网络。总的走向是将东西走向流的水,汇流入南北方向的沟道的干线内,然后全部流入内金水河。明清两代都有规定,每年春季都要按时清理宫内沟渠,不断疏通,因此排水的沟渠,常年保持畅通。

   在西方发达国家,用减少地面硬化减少城市内涝已成为一种通用方法。

   走在北京大街上,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地方铺设的并非渗水砖,而是沥青混凝土、水泥砖和瓷砖等防水材料,有的还加了勾缝处理,雨水无法渗入地下。更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多数树坑和绿地都明显高于地面,且设有筑坎,雨水根本流不进去。城市大范围硬化后,雨水只能往低处流,马路成了排水沟,立交桥下、隧道等低洼处成了“积水潭”,形成城市内涝。由此导致,一方面大量雨水随河水和地下管线排走,一方面导致城市地下水得不到补充,造成水资源枯竭。北京目前一年的降水量约在百亿吨上下,如果将这宝贵的水资源留住,北京缺水状况则可有效缓解。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在防城市内涝上,切莫小看细节末枝,如果处理的得当,则可解决城市水资源这个大问题。事关生态环境大事,不可不察!(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