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到一年校招时

(2008-10-26 23:59:07)
标签:

面经

毕业

面试

校招

校园

分类: 生活点滴

    10月,我的“铁人四项赛”,上海——北京——首尔——广州。很高兴在去年大病之后,这次的出行感觉尚好。北京和广州的出差任务是校招,为公司招募“未来之星”。每次校园招聘,总能让我感到一种压力,中国教育体制带来的压力,因为并没有几个学生能在大学生活中学会生存所需要的态度,相反,更多人把这看成是一次碰运气的例行公事而已。如何才能在招聘中胜出?面经,并不管用,因为即便你知道考官会问你什么,你也无法知道你的回答是否令人满意。这,不是是非题,而是对应聘者人性的一种探索。

    笔试。任何强大的企业都需要招募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那么首先,丰富的知识面和良好的品行是必备条件。这次在北邮监考,遇到了一群想要参加“霸王笔”的学生,因为没有能参加笔试而诸多抱怨。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们这么在乎自己的前途,为什么会导致自己的简历没有进入流程?惰性。如果你们在笔试前夜还在修改自己的简历,那么你们想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自己?虚伪。当你们站在教室门口,意识到自己已经在人生的重要一步上迟到的时候,是否有那么一点点羞愧的心情?没有。我看到的是不少希望用借口打破规则,然后获得笔试资格的投机分子。究其原因,我们的教育制度很难树立自责和自我惩罚的习惯。似乎不努力,并不会让人感觉惭愧,现在的孩子是否还有脸红的时候,我不太确定。当我依律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之后10分钟,门口的“小霸王”们逐渐散去,走廊里大声的咒骂让我十分心冷。大学扩招,解决不了素质问题。抑或是信仰缺失,难以自制。

    群面。现在网上“面经”成群,都是面试需要注意什么,准备什么,什么不能说,什么不能做。其实,这只是学生们的一厢情愿罢了。群面的作用,是让考官看清团队中真实的你。不发言是第一大忌,乱发言则并列第一。一般群面的试题都是一些没有准确答案的问题,面试官需要看到的是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正确答案。所以,一开始就讨论怎么做最正确的人会失败,因为没有弄清方向。有人说第一个发言不好,其实不然,看怎么发言。一席话奠定胜局的强者不是没有,只是大多数人都习惯了不出头罢了。什么是方案,先是分析现状、然后找到问题、再是排定优先级、最后形成解决方案,表达时有理有据有侧重即可。硬是将自己的方案说成是万能良药的行为只会引起反感,而从始至终只会“对,对,对”的老好人也不在被选范围之内。群面的表现,往往决定了你在一个团队内的定位。有些同学“面经”看多了,一上来就声明——“我是团队中的领导者”或者“我善于给意见不善于领导”等等等等,想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不一定可取。团队里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重要的是能依据团队状况发挥自己的能力,或者填补团队空白,或者增强团队优势,或者弥补团队细节,或者协助理顺关系。总之,团队需要的是能灵活做事的人,不是贴着标签的塑料假人。

    单面。单面为什么一定要穿职业套装?而且很多人的衣服还是借来的,一看就很不合适,无端降低自己的印象分。考官会喜欢一个西装袖子上标签还没剪掉的人么?学生,健康自然,穿着简练就可以了。而且,如果你面试的是类似“互联网企业”这样的新兴公司,那么穿什么就更不重要了,因为你会发现,考官可能穿着破洞的牛仔裤就来了。单面最重要的一点,你要知道你的对面是什么人?单面的考官如果不是HR,那基本就是团队的leader,既然能当leader,自然很是能“阅人”。表现自己很“职业”是个绝对错误的选择,当然,如果你毕业前已经有过大公司的实习经验例外。但总的来说,学生很难摆脱校园气息,所以何必把自己搞得很生硬呢。单面最常见的两种问题,一是不知所谓,二是不识泰山。第一种情况,面试者往往会猜想考官会问什么,打好了一肚子的腹稿备用。临场一坐下,考官只侃人生不侃专业,傻了,彻底乱了。等到考官回过头来问专业问题,这厢已经是汗流浃背,不知所谓,信口开河者比比皆是。第二种状况,往往有些实力的学生力图在单面中一举征服考官,大错。考官知道毕业生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即便你表现得自己象个天才,考官也有把握随便捞一个工作中的实操问题来憋死你。所以,面对单面的专业考官,首先要有认知的心态,从容面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不装知。单面的考官一般看学生的思路、条例、谈吐、经历、对未来的判断能力、主动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好的素质条件比具备更多专业知识更重要,专业知识可以教会,素质条件太花时间,且不易改变。这里提醒一句,只管自己唧唧呱呱说话,不会适当试探考官的人基本没戏。

    总的来说,毕业求职是一件大事。越是平民百姓背景的学生,越应该趁早为自己打算。机会,只为有准备的人而来。竞争并不如想像的那么激烈,很多人往往不是败在对手太强,而是自己太弱,准备不足。校园招聘,本来就是个“矮子当中拔将军”的过程,若是没有找到好的工作,也算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警醒,处于一般水平以下的人才会失败。毕业找工作,算是对每个人16年校园生活的一个总结。学习成绩好的,有学习成绩好的前途。个人素养好的,有个人素养好的前途。两者皆不足的,确实有必要开始改变自己,改变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