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短路”与教学的“长路”
			
					(2011-01-23 18:19:42)		
		
			
				
					| 标签: 少儿麦克劳德学生学习长路课堂杂谈 | 分类:
						学校管理 | 
			
		 
						
		
			
   
在教育教学中,经常发生学生因思想错误或学习错误而出现的“短路”现象,这很正常。因为,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不犯错误的不是人而是神,一个人是在犯错误中不断前进的,犯错误可以让人进步得更快一些。
   
当一个人被贴上“不会出错”的标签时,真不知道是该欢喜还是该悲哀。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要强行不让自己出错,那么一旦进入“不出错”的思维模式,对个人的脑细胞生长是一种抑制。到最后,“不出错的人”虽然不再会出错,但再也做不出最棒的作品了。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当头棒喝和操之过急,会使教育教学发生师生之间感情上的“短路”。相反,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应该小心呵护并从长计议,放学生的错误一条“生路”。
   
1.学生的思想错误是一次教育良机
   
一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孩子有一颗特强的好奇心,老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有一天,他终于杀了一条狗。
   
这条狗恰恰是校长的宠物,校长知道了,决定“惩罚”这个无法无天的学生。怎么罚?他没开除这个学生,而是罚他画一幅狗的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所打动,发愤学习,成了一位有名的解剖学家。
   
校长没有采用粗暴的惩罚手段,而是让与知识“挂钩”的惩罚之路,成为引导犯错学生走上学习新知识的一条“长路”,这是一条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索与研究的长久之路和长远之路,由此造就了一位解剖学家。如果当时校长只图感情的一时之痛和惩罚的一时之快,这位未来的解剖学家很可能便从此“短路”。
   
2.学生的学习错误是一种教学的资源
   
学生的另一种错误是学习错误,学习错误是学生学习成长必然出现的客观产物,然而绝大多数教师视“错”为忌,具体表现为:
   
一是教师害怕“错误”。教师普遍希望学生没有错误,作业本上的“错误”成了学生听课不认真的有力证据,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更成了打乱教学预设、影响课堂流畅的“罪魁祸首”,这种情况造成学生出现错误时紧张、害怕,不敢暴露出错状况。
   
二是教师掩盖“错误”。教师为了课堂不出错,打造精彩的“无错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式的一猜就中、一试就准、一列就对、一验就灵,掩盖了真实的思维过程。即便有学生偶尔不幸发言错误,教师也大多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或以权威的姿势加以“纠正”,或是用一个“请坐”进行置换其他学生回答,直至答案正确为止。
   
三是教师拖延“错误”。许多教师对待“错误”,采用了延缓处理的办法。他们采取课外大量补课的方法,不厌其烦地给出现“错误”的学生讲解。乍看起来,问题得到了解决,可当后来一旦遇上同类题目时,学生又会出错,如此恶性循环,教师教得精疲力竭,学生学得心烦意乱。
   
其实,学生学习中的“短路”是一次很好的教学反馈,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既可以让教师看到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看到学生思维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案和采取合理的教学对策。另外,学生的“错误”中还可能隐藏着许多能巧拨妙引、以错变对的教学良机。在此意义上,学生学习的“短路”现象可以成为教师反思教学、调节教学、完善教学的一条通向有效教学的“长路”。
   
所以,教师应该不怕学生学习“短路”,甚至可以说,没有学生学习“短路”的教学只会是不真实的教学,也将是短效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短路”将会不断接合成学生走向成功的“长路”。我们可以这样来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学习的“错误”资源:
   
(1)营造宽松氛围,允许学习错误
   
课堂上,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也举了手,
于是老师请他回答,他刚开口说时就引起同学的一片哄笑。教师冷静地对大家说:“大家不要笑。课堂是你出错的地方,如果每个同学都已经学会了,还要我这个老师来干什么?”学生听后都静下来参与讨论,寻找错误原因,探究正确方法。
   
正是有了“课堂是你出错的地方”这张“保险单”,让学生在错中发现闪光点,在错中不断成长。在如此宽松、和谐的“不怕出错”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学得更快乐,也最容易迸发创新的火花。
   
(2)优化处理教材,暴露学习错误
    教师可以通过充实教学内容或丰富练习材料,将学生潜在的学习错误及时呈现,然后通过比较、思辨,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省中引出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应该“怕学生不出错”,因为有时学生现在的“不出错”并不代表学生以后的“不出错”。也就是说,现在不让学生暴露错误将会使以后学生出错后的纠错更麻烦。
   
(3)提供尝试机会,经历学习错误
    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挖掘和肯定该结果产生的借鉴和提示作用,让学生觉得尽管刚才答错了,但是还有一定的价值。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善待错误和巧用错误,让学生“错”得有价值。
   
(4)选择转化路径,利用学习错误
    
学生因听错了教师的要求而出现了“错误”,不能批评指责他们,也不能视而不见地“冷处理”,而是巧妙地将“错误”适度开发成了“新结论”,生长出比知识本身更具再生力的因素,保持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勇气和信心,更激发了其他学生学习与探讨的积极性。
   
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一样,一旦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但愿我们的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漫漫“长路”,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漫漫“长梦”。
   
所以,学生有“短板”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害怕学生学习的“短板”,避之,压之,杀之,教师这样无奈的态度与无情的处理只能使学生的“短板”越来越短。我们唯有把学生已经存在和显露的“短板”不断拉长,使之成为让学生走向成功的“跳板”。有人说,思想的缺点、知识的难点、学习的弱点等对弱者而言是拦路虎,但对强者而言却是跳板。但愿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喜欢
喜欢
	             
                                
                    0
                     赠金笔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