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一本书。。。
(2011-01-29 23:56:07)
标签:
林徽因藏北我喜欢的女性我的人生笔记杂谈 |
分类: 生活感悟 |
放假了的日子,躲进书房成一统,管它冬日如何寒冷,我自把书逍遥过,慢无目的的翻阅。。。
一杯茶,一本书,一音乐,一鼠标,一把红枣,一知己,何等的惬意人生!
《那一抹嫣红》。。。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一个美丽着哀愁着的女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享受着世人崇拜的女子,她在寂寞中快乐,在快乐中寂寞,她可能没有文人所描述的那么完美,但她却是一个有着卓越才华和普通性情的女子。阅读她的人生,在繁华的背后读到的却是寂寞与凄凉,那些姹紫嫣红为她的寂寞搭成了最好的背景。。。她是一个行走在夹缝中的女子。
遇上一个林徽因一样的女人是百年修来的福分 。
林徽因是幸福的,却又是不幸的。她的幸福在于同时得到三个优秀男人的眷恋,她的不幸在于对于徐志摩和金岳霖的愧疚会一直缭绕心头。梁思成则是四人中最幸福的那一个,拥有了全部的林徽因。
据说林徽音把飞机残片掛在臥室墙上,一直伴着直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永远的珍藏着那深深相契的曾有的悸动。在情感和理智的纠葛中,我们很难说的清楚谁对谁错,我们唯一知道是,在一代才女香消玉殒之后,留下的是一抹嫣红。
冬有冬的来意,,寒冷像花,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寒里日光淡了,渐斜。。。就是这样地,像待客人说话,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静坐》
男人的纳兰容若,女人的林徽因,绝对都是人中之龙凤。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纳兰容若
。。。。。。
给心灵浇灌一壶爱的暖茶可以舒展人生,为思想编织一件温暖的毛衣就不会感觉寒冷。人生的冷暖取决于心灵的温度,自己心灵没有打扫,看什么都是灰暗的。
我也曾在藏北雪原仰望浩渺星空而泪流满面,一种博大的感动类似天毯,自九天而下裹挟全身。银河如此浩瀚,在我浅淡生命之前无数年代,它们就已存在,在我生命之后无数年代,它们也依然存在。那么,我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在这个遑然的瞬间,我被存在而感动,决心要对得起这稍纵即逝的生命。
感动可以骑着任何颜色的羽毛,在清晨或是深夜,不打招呼地就进入了心灵的客厅,在那里和我们的灵魂倾谈。 珍惜我们的感动,就是珍惜了生命的零件。在感动中我们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逼近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灵魂。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在无意间成了感动的小小源头,淙淙地流向了另一个渴望感动的双眸。
我喜欢常常感动的女人,不论那感动我们的起因,是一瓣花还是一滴水,是一个旋动的笑颜还是一缕苍老的白发,是一本举足轻重的证书还是片言只语的旧笺……引发感动的导火索,也许举不胜举,可以有形,也可以是无所不在的氛围和若隐若现的天籁。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以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视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 ----------毕淑敏《我的人生笔记》
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文学自然可以哭泣,但那眼泪须不止属于你自己,必得有能引起众人共鸣的激情。文学自然应该特殊,但什么是真正的特殊,可要有清醒的意识。那就是为你所独有的一份对人世间的把握,借助了祖宗遗留给我们的古老工具——语言,优美清晰地表达出来,以传递心灵的感应。 毕淑敏《我的人生笔记》
我喜欢深存感恩之心又独自远行的女人。知道谢父母,却不盲从。知道谢天地,却不畏惧。知道谢自己,却不自恋。知道谢朋友,却不依赖。知道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也知道要早起播种和御风而行。 -----------《我喜欢的女性》毕淑敏
日子是一天天地走,书要一页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向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凸现出来。读书的女人,更善于倾听,因为书训练了她们的耳朵,教会了她们谦逊。《我喜欢的女性》毕淑敏
淑女必书女。 -----------《我喜欢的女性》毕淑敏
暂别一会,走路锻炼去!
冷!坚持!!十圈,二十圈。。。
在寂静的小区花园,曲径小道,迎着寒风快步走,40分钟;在 100米直道,向后走,伸展,20分钟;在玫瑰花园,夜幕下寒风中自由舞者,20分钟。
带上随身听,脖子系着毛巾,一圈又一圈,随着音乐跃动而舒展身心。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 "我一直在你身边 从未走远”------传奇
“天边有一对双星 那是我梦中的眼睛 山中 有一片晨雾 那是你昨夜的柔情”。--------天边
走一步,再走一步。。。
再审视《悬崖上的一课》。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曾发表过百余篇文章。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
烟花不堪剪。
万千次回眸,依旧掬不起曾经的岁月。。。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
若是时光锁住的葱茏,曳动冷冷的素月清秋, 那么弱水三千,谁取你一瓢,醉饮红尘外?
窗外,是大朵大朵的时光,耀目着走远。 窗内,是一份怅然若失,临风而立的心境。
也许只有文字才能排遣内心最大的迷茫和洪荒,又或许一切早已注定因果。
你来与不来,在与不在,都不再重要。
拈花有意风中去,微笑无语须菩提,念念有生灭四相,弹指刹间几轮回,轮回中,心若一动,便已千年。
缘是人与人之间没有约定的等候,缘是心灵与心灵之间产生出的共鸣需求,缘是生活中最奇妙的轨道对接,无缘切莫强求,缘来时要好好珍留。
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互相欣赏、互相扶持、互相敬重、心有灵犀、相知相惜。是心里总放不下的,没有激情,却温暖依旧,平淡如斯,却细水长流的朦胧牵挂。仅只如此,甚比如此。
揽镜自照,细数鬓边每一朵年华,暮然惊觉,时光就这样在无言的静寂中逝去。 刹那间,心,盘根错节,蔓草丛生。
生命不止,红尘无尽。 仅以一程换一种懂得,仅以一程换一场经历,如此,而已。
沏一壶清茶,点一盏心灯,伴一窗幽竹,持卷低吟。在书香的氤氲中,一洗尘心。以书相伴,是热闹中的静虑。
慢享生活,一杯茶,一本书,一音乐,一鼠标,一知己,再加一把红枣,人生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