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懂得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但观察一下现在的校园,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用来玩乐的学生不在少数。当新生开学的时候,我们总会看到许多孩子手里拿着冷饮津津有味地吃着,父母甚至还有爷爷奶奶跟在后面汗流浃背,拿着行李蹒跚地穿梭于各个报到的窗口。不少家长也曾向我们诉苦:孩子回家后根本不愿与父母说话,偶尔说话语气中也满是不耐烦,即使向父母要钱也是一副“应该”的神情。甚至还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已经长大了,我有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不需要父母的照顾了,我讨厌他们的唠唠叨叨,总有一天,我要离家出走……
可以说,缺少感恩之心的年轻一代的表现足以引起我们的担忧与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他人、社会、国家对他们付出的爱?如何教会学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祖国的培养?对于孩子们接受正规教育的学校来说,基础教育固然重要,但是道德教育更不能松懈。在本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中,我们已经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以本月作为“感恩教育月。”因此,进入本月以来,我校结合实际,以“感恩与责任”为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1、组织学生调查《我每年的花费占家庭年收入多少》。调查表分两大块:父母每年的工资收入情况和学生个人每年的花费情况。其中,学生个人每年的花费情况包括学费、书杂费、补习费、伙食费、交通费、服装费、医药费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由于在家里习惯了只顾一味的向父母索取,对家庭的经济情况了解甚少,甚至从来不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因此,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帮助他们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苦,学会珍惜现有的条件,不乱花钱,平时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
2、积极发动学生,撰写感恩语录。爱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并不缺少爱,缺少的只是发现它的双眼。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不少学生纷纷写下了他们的一片肺腑之言。例如,有的这样写道:“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赐予我生命,把我养育。”,“为了我们的妈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再让妈妈过又苦又累的生活。”,“我要感谢我们的老师,是他们赐予我知识,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们。”……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但也足以触动我们感恩的心灵。
3、开展“感恩·责任”为主题的班会课。在班会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温暖的flash画面、温馨的旋律、动情的歌声把同学们的心连在一起。有的同学通过介绍身边值得感恩的小事,强调在班级中树立感恩意识的必要性。有的同学倡议从小事做起,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责任与义务。如作为学生履行学生的基本义务,遵守学校基本规范;在班级大扫除中,要求自己承包打扫任务,并对自己的劳动负责。有的同学提出要懂得体会老师和父母的用心良苦,虚心听从教导;要对帮助自己的同学懂得感恩,多说谢谢。
4、举行“感恩报告会”。在高中部举行盛大而感人的“感恩报告会”。特别邀请了中国感恩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授权组织主讲专家陈云霞老师就“对话心灵•成就人心”的专题讲座,并请家长偕同孩子一同参加。陈老师的演讲引领同学们重温往事,感念父母、师长恩情。忆旧时梦想,思今日心态;忆往日壮志,反思今日表现。报告会还以催人奋进的激励,树立孩子们的成功信念,重铸全新自我。同学们深深被这激动人心和感人至深的语言所感染,纷纷上台,拿起话筒,向自己的家长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并保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和老师师对自己的恩情。

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开展更多类似的感恩活动,让同学们学会如何去寻找爱、体验爱和回报爱,学会从“受爱”到“施爱”,从知恩到报恩,树立报答父母、报效祖国的志向,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