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暑山庄隐含的军事智慧

(2010-09-15 06:15:26)
标签:

承德

避暑山庄

文化

军事

历史

考古

分类: 思维篇

【避暑山庄文化使者】

 

在多数人眼里,承德避暑山庄于清代皇帝而言是京城以外的避暑胜地,于我们自身而言则是大名鼎鼎的旅游景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年康熙、乾隆两位帝王修建避暑山庄,潜藏着独到的军事智慧和深刻的军事战略意义。

 

                             一、军事训练、演习基地

八旗兵在平定南方叛乱中军纪涣散、技能低下,已经引起康熙皇帝的警惕。康熙皇帝从1677年开始北巡,1681年建立“木兰围场”。从此以后,康熙皇帝差不多每年都要到“木兰围场”行围打猎[1]

木兰在满语里是“哨鹿”的意思。每年秋分以后,清帝亲自带着捕鹿的随从侍卫,在黎明前悄悄地藏迹山林,顶着制作得惟妙惟肖的鹿头,吹起木制的长哨,模仿雄鹿的声音,吸引求偶的雌鹿[2]”渐闻清角声扬,远林呦呦,低昂应和,倏听枪声一发,”鹿只应声仆地[3]

对于围猎的军纪,清帝要求极其严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出巡东北,对宁古塔将军巴海,副都统萨布素说:“围猎以讲武事,必不可废!”,“围猎不整肃者,照例惩治[4]同年,他还对派出行猎的诸王大臣强调:“围猎之制,贵乎严整,不可出入参差,令左翼官在左,右翼官在右,统辖而行”。即使是宗室的王公贵族,如果违犯了制度,也要“严加管辖”。[5]每天黎明前,满、蒙管围大臣率蒙古骑兵,满洲八旗、虎枪营士卒,各部落射生手出营,分成左右两翼,均以兰旗领先疾驰,“若有断续不整者,即以军法治之。”[6]

每年到木兰围场狩猎,不仅是提高八旗军射骑能力的军事训练,同时还是公开的武装演习,从而达到强兵、威慑的军事目的。

                      

                               二、军事要塞易守难攻

从北京到围场修建了20余座行宫,其中避暑山庄的前身热河行宫是经营时间最长的一座[7]之所以选择热河,除了“风清夏爽,宜人调养之功”、“境广草肥,无伤田庐之害”这些宜人调养的自然条件以外,军事上的考虑实际上更为重要。热河“左通辽沈,右引回国,北控蒙古,南制天下[8],“道近神京往还无过两日”,朝中奏折可以朝发夕至及时处理。

清帝在山庄避暑期间,特规定中央各部门及各省的寻常报告(“题本”)每三天一次由驿站递送热河,各地有关重要问题的请示报告(“奏折”)则有“赍折人员前赴行在投递”,在行围期间“仍照例交留京办事处加封,交内阁随本呈送”,经批示之后发回留京办事处交各衙门处理[9]

康熙细心的选址还为子孙留下了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进逼北京之时,咸丰皇帝舍弃北京城,从圆明园仓皇出逃,直奔避暑山庄。

在军事方位上南望京城、掌控八方,在地形分布上群山环绕、易守难攻,康熙皇帝在避暑山庄动工之前,先为之挑选了一块军事战略上的风水宝地。

避暑山庄隐含的军事智慧

 

 

                               三、团结各族安塞固疆

清兵入关前,八旗军与蒙古骑兵一直是结盟作战的好兄弟,然而当顺治攻克北京称帝后,按礼节蒙古各部落首领进京须跪拜皇帝,这对于昔日与八旗军兄弟相称的蒙古部落而言,心理上难免很不畅快。为延续以往平起平坐的风格,清帝经常在避暑山庄万树园一带野宴少数民族王公贵族,杯酒之间笑谈兄弟情谊。

而点缀着避暑山庄周围的外八庙,则是清廷运用宗教团结各少数民族部落,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手段,尽量减少军事冲突,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乾隆在《普陀宗乘之庙碑记》中说,由于蒙古各部信喇嘛教,因此清政府在平定准噶尔叛乱、解决新疆问题的过程中,自乾隆二十年起,先后在承德修建了“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10]

皇帝所居住的避暑山庄宫殿区采用均衡对称的中轴线控制,体量较小,青砖素瓦,朴素淡雅,与依山就势托起的一座座宏伟壮观、金碧辉煌的外八庙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不惜重金建庙,结交少数民族首领,达到安塞固疆的目的[11]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避暑山庄在团结各族、安塞固疆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军事战略意义。

 

 

                                         四、总结

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修建避暑山庄,除了供自身避暑消夏以外,还有着不可忽视的军事目的。避暑山庄不仅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旷世园林,更是大清帝国坚不可摧的心脏。

这儿,是避暑山庄;这儿,不仅仅是避暑山庄。

 

 

出处:

[1]赵玲、牛伯忱著《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第4页,三秦出版社20037月版

[2]《热河志》卷48。乾隆:《哨鹿赋》、《哨鹿十韵》

[3]《清稫类钞·兵刑类》木兰行围讲武条

[4]《清圣祖实录》卷10221

[5]《清圣祖实录》卷10810

[6]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

[7]郭承河、冯术东著《避暑山庄外八庙简介》第5页,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6月版

[8]《承德避暑山庄》第5页,文物出版社19808月版

[9]《清高宗实录》卷886

[10]《承德避暑山庄》第150页,文物出版社19808月版

[11]郭承河、冯术东著《避暑山庄外八庙简介》第8页,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6月版

 

 

避暑山庄隐含的军事智慧
                      附图:我们在承德避暑山庄参加文化使者活动,感谢王卫科提供照片!

 

 

 

避暑山庄隐含的军事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