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遇见葛水平
(2011-03-13 19:34:13)
标签:
转载 |
2004年的秋天,读《上党晚报》,被一篇叫《甩鞭》的连载小说吸引。10月的长治,已略有凉意,可我分明闻到了阵阵油菜花的清香。
细腻的文字,诗意的叙述,处处流露出女性的柔情。看看作者,葛水平,应该是个女性作家吧。后来得知,她是2004年中国文坛最火的一位女作家,而且还是长治本土作家,更颇感意外了。我素来习惯以井底之蛙的小城女人见识来看待小城的人,尤其是小城的女人,觉得她们大多如同我这庸妇一般,只会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辈子悄无声息,终老在小城。《甩鞭》如一计春雷乍响,惊醒了懵懂中昏昏沉沉的我。我开始对小城的人刮目相看,开始关注这位小城的女作家,开始走近她的作品。
陆续读了她的几部代表作,被她作品中浓厚的乡土味道吸引。她笔下的乡村生活、乡村人物,既粗犷又细腻,既简单又情趣盎然,无一不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我看书是比较挑剔的,喜欢的女作家不过张爱玲、铁凝、池莉、陈染等寥寥几位。自从“遇”到葛水平,购书时又多了新的选择。只要发现她的新书,或转载她作品的刊物,就毫不犹豫地买下。静谧的夜晚,捧卷品读,思绪便跟随她的文字起起伏伏,走近那一方真挚深沉的精神家园。
一次在网上搜得她的博客,并有幸成为了她的好友,我便频频地“遇”见她了,有时中午,有时傍晚。她是个勤快的人,没几天就有新博文发表,让经常来串门的博友时时都能分享她的佳作。她的散文文笔空灵,有情有韵,读起来很是一种享受。她在网上经常“晒”自己缝制或收藏的一些宝贝,或是一些女红,或是一些旧的小玩意儿。绣花鞋子、小荷包、灯盏、蜡台、瓶瓶罐罐,都是她的最爱。
在这个追逐时尚的年代,有多少女人会去痴迷过去的物件呢,又有多少女人会拿起针线来编织自己的生活呢。她真是个传统到骨子的女子,坚持用蜡烛,拒绝电灯。这些质朴的爱好,被她自嘲为“我不是个做大事的人,我只想守住小情调,在华光与喧嚣相对隐遁的静夜,鬼鬼祟祟地欢喜”。试想,没有心底的宁静,如何能独守闹市中的这份优雅欢喜呢!她还喜欢摄影,一条淌过村头的小河,一个萧条的不起眼的山村,一排灰突突的窑洞,在她的镜头里鲜活光亮,若再加几句精巧的说明,更是妙不可言。
去年深秋的一个周日,我在城隍庙文物市场转悠,就在转身的那一瞬间,发现了她。嗬,真的是她!黑白的中式衣服,整齐利落的短发,比照片上更为好看。她缓缓地行走在一家家地摊前,就像一瓶移动着的典雅精致的青花瓷。我痴痴地盯着她,偷偷地跟在她的身后。迎面走来一位老者,跟她打招呼。她停下脚步,微笑着回答,声音清脆好听,丝毫没有一点儿架子。告别老者,她的目光落在几件手工精细的女红上,迈着碎步,轻轻地越过摆在地上的小零碎,柔声问摊主是否可以动他的宝贝。经得同意,挪过旁边的小物件,捧着那件女红尽情地欣赏着,目光里透着小孩子看到心爱的宝贝的欢喜。
想起另一位本土作家杨栋说过,她性格温和,举止有度,更像一位淑女。突然觉得自己尾随在她身后,是多么的猥琐。我开始自惭形秽,收住了脚步和目光。她那一天的样子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静坐时常想起她,却想不出用什么样的字眼来形容她。用漂亮太浅薄,用大方太单调,终于懂得有一种美是无以言表的,是与生俱来的恬静,是由内心散发出的坦诚。
从小说到博客到遇到其人,我一步步地接近葛水平,当然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痴想,她甚至不知道我的存在。但她的作品,她的气息深深地辐射、感染着我,这也许就是作家的魅力,文学的魅力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