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2010-05-26 19:54:55)
标签:
新诗赏析新诗文化情感教育 |
分类: 新诗赏评 |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首诗是诗人旅居英国所作,最早发表时题为《情歌》,后来才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据作曲家赵元任透露,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爱国之情,而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思念情人的情歌。因此,这里姑且以诗人思念祖国的感情为线索来做这篇赏析的文章。
全诗共分四节,每节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以景物的描述来引出想要表达的情感。
首节,诗人写的是白天的景致,长空万里,浮云舒卷。所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漂泊异乡的游子。诗人旅居英国伦敦,远离祖国何止万里,不正像那漂泊不定的浮云吗?与此同时,微风轻拂,吹乱了他的头发,更吹动了他思念祖国和亲人的心绪。“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是诗人情到深处不得不发的心灵的呐喊!
第二节,诗人描绘的是夜晚的美景,只见如银的月光笼罩着浩渺的海洋,天水一色,辉煌而壮观。诗人在这一节所传达的意境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表现的意境非常相像。其中,明月更是古人在诗词中寄托乡思首选的物象。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诗人如何能抑制对祖国深切的思念?
第三节,流水落花,燕舞鱼翔,无疑是春天的景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落花”和“飞燕”是春天的标志,而惜春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更是词人骚客永远挥之不去的一个情结。诗人此时远在异乡,想向燕子询问家乡的消息,无奈又听不懂燕子的话儿。面对“流水落花春去也” 这令人伤感的一幕场景,能不更加地怀念故乡以及故乡的亲人吗?
末节里,暮色残霞,枯树摇曳,野火连天,显然是冬天的景致。这些意象把我们引入一种凄凉悲壮的情境。这让我不由想起了马致远的名篇《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西风,远在天涯,不由人不起思乡之情。前三节描绘的都是些美好的景物,思乡的感情虽然沉重,但因为环境的愉悦,还可以稍稍减轻一些悲愁的情绪。到了最后一节,残酷的冬景令诗人的思乡之情显得更加悲苦、更加强烈。“教我如何不想她”,一次又一次的反问把诗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除了第一二行和第七八行失韵外,整体韵式为aabb、ccbb、ddbb、eebb。 音步的划分也很有特色,每节的前三行都是短||长句式,字式分别为2||5、2||5、2||6第四行都是长||短句式,字式为4||3。每节的末行都是反复句“教我如何不想她”。这种节间句式与字式的对称还有节间的呼应,不仅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节奏感,而且还能从声音上把分散的诗节凝结成一个整体。如下所示: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其中,“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如果按照语言的自然节奏,也可以划分为“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