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诊治自我贻害
(2010-05-25 11:08:36)
标签:
健康尿毒症胆囊炎小病大河健康报 |
分类: 健康话题 |
|
|
http://www.dahe.cn 大河健康报 01 首页
2010年05月25日
|
中医说,医不自治,是说一个中医难以给自己望闻问切,因为容易主观,容易胆怯,所以不能给自己看病。但是,许多不懂医的人倒是敢于给自己看病,拿着药品说明书一看,就敢吃药。 据调查,我国居民中自诊自疗的约占二分之一。其实,如果偶尔得病,又是轻微疾病,凭自己的经验可以十拿九稳,自己到药店选药也未尝不可。那些非处方药随便卖,就是为了方便这样的患者。可是,如果是症状较重的病,或者经常发作的病,自己似懂非懂的病,千万不要自我诊治,否则,越治越重。不是吗?咳嗽的,自己随便吃药,越吃越咳;发烧的,自己随便吃药,越吃越烧;拉肚子的,自己随便吃药,越吃越拉。如此这般,平时我们见得还少吗? 不妨到医院去问问医生,有多少人把自己治得病入膏肓。仅举一例。 一位朋友的母亲因尿毒症晚期住进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说起母亲的病,朋友抽泣不止。 他说,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一人拉扯大了他和弟弟。母亲身体不好,有偏头痛的毛病,胃也不好,整年吃药。家里有两个大抽斗,那是母亲的药箱,去痛片、感冒通、氟哌酸、牛黄解毒片、龙胆泻肝丸……足有一二十种。母亲嫌医院看病贵,基本不去医院,头痛、感冒、腹泻、便秘,都是在抽斗里找药,吃完了就到药店买。 这两年他发现母亲更虚弱了,经常感冒,面色苍白,体力一天不如一天。他多次催母亲去看病,母亲总是说,我是慢性胃炎、胆囊炎,还有点儿贫血,没啥大碍。母亲吃的健胃药、消炎药更多了。他给母亲买了很多补血的营养品,母亲喝了以后还是一天天衰弱。 半月前,母亲因恶心、呕吐、发热,怀疑胆囊炎发作,在家门口诊所输液后病情不减,遂入住大医院。一周后查出病因,竟是尿毒症! 当家人在电话里告知他这一消息时,朋友很吃惊:不会吧?有肾病的人都肿,母亲从来没水肿过。但事实是残酷的,母亲确实得了尿毒症,双肾已极度萎缩,不得不接受血液透析。匆匆赶到医院,他买了一包母亲最爱吃的糖炒栗子。看到的是,麦秸秆般粗的透析针头把母亲的手脚扎得青紫斑驳,针孔处流着汨汨鲜血。母亲再也不会吃糖炒栗子了,他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医生说,他母亲的病是耽误了。母亲患上尿毒症的病因应该是慢性间质性肾炎,与她长期服用去痛片等多种药物有关。这种肾病不会出现水肿,早期检查,尿里可发现少量蛋白,进一步会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现象,很容易漏诊。如果能及早发现,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到了晚期发展到尿毒症,才出现恶心、呕吐、贫血、血压升高等。这时除了透析,就是肾移植,别无他法。 “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恨自己,后悔没能早点带母亲到医院检查身体。” 生活中,许多人认为,“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但你到底得的是大病,还是小病,有时很难说得清。比如这位朋友的母亲,这两年血压开始升高时,她认为六七十岁的人啦,血压该高了。胃不好、恶心,只是查了个B超,诊断是胆囊炎,开始用消炎药。因贫血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又认为是吃得太少营养不够引起的。医生说,其实这时查个尿常规、肾功能就可以确诊了。但是,不去医院看医生,怎能不耽误呢? 要避免这类悲剧,应该这样做:做儿女的,每年陪父母做一次健康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我们在药店买药,即使是感冒这类小病,用药效果不好时,也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近几年报道药物引起的肾损伤、肝损伤的病例很常见,切莫经常自己买药服用。 请记住,病了吃药不同于饿了吃饭,千万别自作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