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阳修千岁(连载之二)

(2009-03-06 16:07:38)
标签:

骈文

古文

千岁

殿试

欧阳修

西京

杂谈

分类: 心灵空间
□杨青平
    北宋历届进士的考题皆载于史。这一年的考题既偏且怪,一个年轻却目紈的学生,大胆地要求主考官解题,而主考官反问这位目紈的考生怎样理解考题。考生侃侃而谈,主考官点头称是。这一场,所有考生皆受益于这位目紈的考生,而这位目紈的考生则考了第一。此后,试题必加注解,再未出现考生现场提问的情景。
  在古代,眼睛昏花为目紈。目紈,不是 ,就是老花。然年轻,则属近视眼无疑,而且是高度近视,轻度近视则让人看不出目紈。这位目紈的考生,就是欧阳修,时年24岁。北宋还未出现近视眼镜,在当时,一个高度近视的人,读书写字极其不便。古人用毛笔,眼睛离纸一尺有余,一般不容易近视。而近视者,要么天生,要么用眼过度。欧阳修属后者。
  欧阳修没有上过私塾。4岁跟母亲画荻认字,稍长便博览群书。他已故的父亲和现在养活他的叔叔,都是进士出身,会有些藏书,但不会太多,因为生活拮据,买不起太多的书。毕癉发明活字印刷,使书籍价格下降,但却在欧阳修之后。欧阳修童年,书还是比较贵的。他读完自家的书,就到处借书来读。一边读,一边抄,抄完了,就能背诵如流。随州城有一富户,藏书万卷。富户之子亦好学,与欧阳修结交。欧阳修在富户家的楼上发现一本《韩愈文集》,爱不释手,篇篇成诵。
  叔叔对嫂子说:
  “此一奇儿也,他日必名重当世。”
  然而,欧阳修却两次落榜。第一次参加州试,落榜。第二次参加州试,通过了。接着参加礼部试,又一次落榜。痛定思痛,原来,欧阳修偏爱韩愈,擅长古文,当时流行的骈文他并不擅长。古文,就是先秦两汉的散文。骈文兴起于魏晋时期,讲究双句对仗。两马并驾一车为“骈”,双句对仗的文章故称骈文。唐代韩愈倡导古文,“文起八代之衰”,可是五代和宋初,古文再衰,骈文又兴。举韩愈《师说》为例:“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古文。再举王勃《滕王阁序》为例:“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就是骈文。骈文华丽,脱离口语,不易懂。王勃的名句若让人易懂,就得这样翻译:“物产精华,皆天生之宝,干将、莫邪二剑之龙纹光彩,直射北斗、牵牛之星空;人才杰出,因土地有灵,书生徐孺在太守陈蕃家里下榻。”欧阳修成名之后像韩愈那样力倡古文,古文再兴,骈文又衰。在白话文一统天下的今天,只有举行拜祖大典的时候,骈文才有机会卖弄卖弄。
  且说欧阳修第一次参加礼部试落榜,却结识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包拯。包拯不擅长诗赋,适逢考官要改变自唐代以来的重诗赋轻文章的传统,因而包拯一举考中。
  高考是个指挥棒,欧阳修必须把骈文练好。练了两年,突飞猛进。叔叔指点他去求教骈文大家胥偃。胥偃是汉阳军的行政首长。“军”,不是指军队,而是行政区划,与州、府相同。胥偃看了欧阳修的骈文,赞不绝口,说:“子当有名于世!”便留置门下,加以精心指导,而且管吃管住。后来,胥偃又推荐欧阳修去国子监深造。接着,第二次参加礼部试,如本文开头所述。
  礼部试之后是殿试,皇帝亲自主考。都以为欧阳修要夺状元,却只考了第14名。隋唐宋元明清,既考礼部试第一,又考殿试第一的人凤毛麟角,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殿试之后,即授官。欧阳修被授予西京留守推官。西京就是洛阳。他这个推官不掌刑狱,而是掌文秘,相当于今洛阳市政府办公室的秘书。
  欧阳修到任后,迎娶胥偃之女为妻。想必是在胥偃门下时定的亲。
  欧阳修做官之后,放弃骈文,振兴古文,与岳丈志不同,道又不合,他的妻子又得病而死,翁婿俩便渐渐疏远。
  24岁:目紈的考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