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千岁 (连载之一)

标签:
推官画荻俸禄千岁欧阳修黄州杂谈 |
分类: 心灵空间 |
大河健康报 11 健康史话 2009年02月04日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090204265162504547.jpg 0204d1101.jpg 千岁,封建社会对皇后、太子的祝福之词。 欧阳修千岁,不是祝福,他生于公元1007年,今年1002岁。他是在66岁死的,但在读书人心里,他真正永垂不朽。本文是他的家世和生平简介,也是他的健康档案。 4岁:画荻认字 欧阳修4岁开始认字,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家贫,为节省纸笔,母子俩用荻茎在地上写字。荻,一种状似芦苇的水生植物。他的父亲怎不教他?为何家贫如此? 《宋史》说欧阳修“四岁而孤”。在他画荻认字这年,父亲刚刚去世,终年59岁。父亲名字叫欧阳观,死在泰州(今属江苏)推官任上。他这个推官,掌管勘断刑事民事案件,相当于今天中级法院的法官。 一个按月领取俸禄的官员,家庭为何如此贫困?史料说,欧阳观“俸禄菲薄,常不使有余,视财货为累”。工资低,又故意不节余,属于“月光”族。都花在自家身上了吗?否,平时,“好施与,喜宾客”,济困交友也花了不少钱。在当时,这种仗义疏财的人不在少数,是一种古朴的社会风气,《水浒传》有生动描写。出手大方的人,应当多挣点钱,但欧阳观却“俸禄菲薄”。在北宋,州一级的推官,一般不高于七品,相当于今天的县处级干部。今天的县长、处长,工资不能算低,但在北宋,七品官的工资确实很低。北宋的经济比大唐盛世更繁荣,汴京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是长安的10倍,但是两极分化比唐代更严重。两极分化也表现在官场,我统计了一下,最高的俸禄和最低的俸禄竟相差1300倍!而今天,行政干部的工资相差不超过10倍。但是,那些国有控股企业的老总也是党管干部,他们动辄年薪几千万,与低薪干部相差何止1300倍!借古讽今,不妥,打住。 欧阳观的工资到底有多少呢?下文自有交代。 且说一个断案的推官,完全可以吃了原告吃被告,但史料说欧阳观“为官清廉”,“以致身后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就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这样的清官,只有靠晋级来增加收入,但是欧阳观历任四个州,一直是推官,从未被提拔,为什么呢?因为他从来不团结领导。史料说,转运使(相当于今之省长)来视察工作,知州(相当于今之省辖市市长)设宴招待,要欧阳观拜见并作陪,但他却“傲睨不即见”。傲睨:傲慢地蔑视。可见欧阳观是一个孤傲抗上的家伙,搁别人,会一溜小跑前去的,而他却拒绝。这样的人,自然难被提拔。 级别不长,俸禄不增,若有常年积攒也行。可是,欧阳观50岁才考中进士,为官仅9年即逝,而又“视财货为累”,积攒则为零。 欧阳观无积攒,后事是其前妻所生长子料理的。前妻被他休了,带着儿子另嫁。在当时,休妻不稀罕,带走儿子却少见,是欧阳观无力抚养吗?不得而知。欧阳修的母亲比欧阳观小30岁,此时29岁,欧阳修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三口之家,一贫如洗,怎么生活呢? 欧阳观的胞弟欧阳晔与兄同榜登科,此时为随州(今属湖北)推官。欧阳修母亲只好去投靠小叔子。有史料说欧阳晔月俸十五千,由此,可知其兄也是这个工资水平。十五千,就是15000钱。我在《苏东坡之死》一文中写道,苏东坡被贬黄州后,“痛自节俭”,每月生活费只敢支出4500钱。欧阳晔每月15000钱要养活两个家庭,而且随州不临江河,运输不便,米价肯定比临长江的黄州贵,那么,其生活肯定也是捉襟见肘,所以欧阳修母子只好画荻认字。 史载,欧阳修身材瘦弱,我认为这是童年的贫困生活造成的。 |
前一篇:欧阳修千岁(连载之二)
后一篇:卵巢早衰逼近年轻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