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问题”,什么是“心理疾病”?每周案例36

标签:
心理学疾病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神经症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癔症教育 |
【案例】一个16岁女孩因早恋被老师发现后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从此就不愿意上学。父母对他打骂、训斥后出现了抑郁情绪。她的母亲因为不懂心理咨询及治疗的知识,将孩子送进了医院,服用了近半年多的抗抑郁药物,终没能解决问题。后来孩子的妈妈选择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使用认知等心理治疗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孩子的认知问题和情绪问题,抑郁的症状明显缓解。但由于前期治疗方向的错误,使得该同学服用了大量的神经类药物,无疑,这对孩子的身体及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心理专家杨子分析: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提到或听到一些诸如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等词汇。它们表面上看似相同,实质上却有本质的差别。正确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求助者明确自己出了问题,是该去医院,还是去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引发的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较短(1个月以上,2个月以内),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会引起此类不良情绪)。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健康范畴。
心理障碍:又叫心理疾病,属于心理异常的范畴。以下三原则可作为判定依据:1. 人的思想和行为不能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如出现幻觉、妄想等,没有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病;2.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不一致。比如,一个人用非常愉快的心情去述说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显然是失去了协调性;3. 人格失去了相对稳定性。如果一个平时生活俭朴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一个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淡,这个人的精神就偏离了正常轨道。
心理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神经症、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癔症等。
由此可见,出现心理问题根本不用服药,只要到心理咨询中心去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就能缓解症状、解决问题。而心理障碍则需要到医院去诊断和治疗。心理障碍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咨询为辅。
解决办法:
1. 作为家长要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既可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又可以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选择正确的途径及时解决和治疗。
2. 疾病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孩子出现问题,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避免心理问题向心理疾病转化,或导致误诊。
该文章出自辽宁民族出版社发行的《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119个案剖析》主编: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