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梁上书写的爱(转发)

标签:
儿童癌症医院关爱感人 |
分类: 精彩故事 |
作者:钟嘉
位于波士顿的丹娜法伯(Dana Farber)癌症中心和波士顿儿童医院,是哈佛的教学医院。他们的盛名背后,有精湛的医术,顶级的科研,更有重视人文关怀的文化。每一天,都有从各地飞来的参观者。在这里,他们会倾听志愿者缓缓弹奏的竖琴,会偶遇变魔术的小丑,会踩响悦耳的钢琴楼梯,也会去寻找游走四处的扫地机器人。而他们一定不会错过的,是去参观新落成的“约基癌症护理中心”。这美丽精致的现代化大楼是世界顶尖水平的癌症医疗中心,却有一面裸露着钢梁,永远没有完工的墙。今天我想告诉你的,就是这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初春。寒意料峭的波士顿。
和这寒冷一样令人瑟瑟的,还有一尘不染的病房,和白血病。日复一日的放疗,吃药,输液,辗转难眠的不适,几乎是布兰达,这个刚满十岁的孩子的生活的全部。和这里其它的孩子一样,她已经太久没有离开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病房,久到她已经想不起盛夏阳光洒在身上时那带着香味的灼热。
“妈妈,等夏天来了,我想去看暴雨后的彩虹。”
“好的布兰达,你去窗边看看外面的风景吧,夏天就快到了。”
布兰达最喜欢那一排眺望着长木大道的落地窗。感觉稍好时,她爱靠着窗,对着来往的行人和车流发呆,盼望着夏天,盼望着暴雨后的彩虹。隔着这明净却冰冷的落地窗,外面的世界像是无声放映着的默片。
窗外,正在慢慢建起一个全新的癌症护理中心。建筑工人们正在搭建大楼的外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趴在窗边看他们干活成了布兰达和小病友们每天的期盼。
“布兰达!快看!他们回来啦!今天应该能盖到和我们一样高啦!”
艾瑞卡激动地指着窗外。虽然素昧平生,布兰达和小伙伴们早都习惯了这些带着安全帽的大朋友们每天早晨挥手微笑的问候。
可是这次的问候,比往常多了一些“色彩”。
“孩子们,你们好:)”
工人们拿大楼的钢梁做画板,新刷上的问候好像晴天一般湛蓝。
孩子们笑了。
这样的笑容,已经许久未曾到过这个病区,像阳光一样,瞬间照亮了原本阴霾的天。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布兰达和孩子们雀跃着找来纸和水彩笔,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贴到了窗户上。
“我叫布兰达,我喜欢彩虹。”
“你最喜欢彩虹的哪一道颜色?”
“橙色,因为橙色像夏天。”
第二天早晨,妈妈照例推着刚做完放疗的布兰达回病房。路过落地窗的时候,妈妈的脚步慢了下来。
“布兰达,你抬头看看。”妈妈的声音有一些颤抖。
“盖到我们这一层了?”在轮椅里快要昏昏睡着的虚弱的布兰达睁开眼,望向那片工地。
她激动地仿佛可以从轮椅上跳起来:“妈妈!那是我的名字!你看到了吗!那是我的名字!”
窗外斑驳的钢梁上,写着大大的“布兰达”。
是的,是橙色的,像夏天一样的橙色。
“尼古拉斯 :)”
“加油!:)布鲁克林!!!:)”
“谢尔顿!”
钢梁上,漆着一个又一个五彩缤纷的名字,画着一张又一张欢欣的笑脸。
孩子们纷纷涌到窗前,欢呼着,雀跃着,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他们的眼眸里飞扬着兴奋的神采。
书写在钢梁上的,不只是名字,是一种见证,是为坚强的孩子们送上的一声喝彩,更是对这些鲜活的生命最深的祝福。
“会好起来的!”
带着安全帽的大朋友们,对着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
“像钢铁一样坚强。”
窗外的工地越建越高,钢梁上的名字也越来越多。
有的名字,送走了病情好转的孩子。
有的名字,记取了生命最后的光华。
然而不论阴晴,不论风雨,这些名字一如既往地绚丽着,缤纷着。
波士顿的这个春天不知为何特别漫长。夏天仿佛忘记了这里。
布兰达的病房空了。
她还是离开了。
不知她合上的双眼,是否已经看见了憧憬已久的夏日的彩虹。然而她那比彩虹还要绚烂的名字,已经在爱里不朽。
“像钢铁一样坚强。”
如今,丹娜法伯的约基癌症护理中心已经落成了。那些原本会被油漆覆盖的名字,却被保存了下来。钢铁工人和孩子们的故事,永远地被记录在了这些名字背后,生生不息地鲜活了下去。
就好像那些本该鲜活下去的,年轻的生命。
“我们奔赴的是一场冒险的战役。我不想你们为我感到抱歉,悲哀,或是遗憾。我想你们陪我一起惊叹生命的美好。到了我们该从这美好里退场的时候,谢谢你们,曾经给我们的惦记。”
——海伦,非霍金淋巴瘤患者,9岁。
背景知识: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是哈佛医学院的附属教学医院,自1947年成立以来,对儿童肿瘤的治疗一直历年全美及世界排名第一。研究院现今有近4,000名员工,每年接待患者超过30万人次,主持合作临床试验约700个。
波士顿儿童医院是全球最大的儿童医疗中心之一,并且是儿科护理以及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全球领先者。享誉国际的医生和护士团队每年会安排超过 500,000 次就诊并实施 25,000 多例手术。
在医护工作员和研究人员不懈的努力下,儿童癌症治愈率显著提高。最常见的儿童癌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五年生存率已达到90%。
有爱就有希望,祝愿天底下所有的孩子们健康成长!
后记:
今年6月初,我的师妹、也是我在清华手球队的队友李劲冬在美国波士顿因癌症离开了我们。在生病期间,她的很多治疗都是在丹娜法伯(Dana Farber)癌症中心完成的。去世之前,她还签署了法律文件,把自己的遗体捐赠给哈佛医学院。
劲冬比我晚一年进入清华大学,我们同在自动化系,都在手球队打球、比赛,她还跟我同一个专业,研究生也是在清华精密仪器系,可那时男生和女生之间并没有多少交往,只记得每次见到她都是笑容满面。更多对她的了解还是在她去世以后,从家人、队友和朋友们的回忆文章里知道,才发现她是一个多么勇敢的人,勇敢地面对疾病和死亡,并以十分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我为自己有这样伟大的同学和队友感到骄傲,也会以她为榜样,乐观地面对生活和生命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谨以此文缅怀师妹李劲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