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卷首语】洗澡那些事儿

(2008-11-21 09:22:35)
标签:

天浴

洗三

朝野

娱乐

王安石

罗马

杂谈

     【卷首语】洗澡那些事儿   /萧郎

凯撒把富丽堂皇的罗马澡堂子修到高卢,法国人却因不洗澡流芳后世,并发明了世界上最好的香水。贵妇们参加宫廷舞会时,人手一根“不求人”,举止优雅地对付好色喜味的虱子跳蚤。

平时澡洗得少,洗澡对欧美人有了特殊疗效。患上小儿麻痹症的罗斯福总统,就曾把泡澡当作主要的物理疗法。芬兰人因此发明的桑拿浴,已经成为洗澡业一大品牌。

真正把温泉泡到极致的,应该是日本人。他们不仅男女公开同浴,而且发明了娱乐性和实用性兼具的N种泡法,堪称“国粹”。传说从前的留学生到日本朋友家作客,常被女主人强行拉去泡澡。好客如此,叹为观止。

回头看看我们中国人洗澡那些事儿,娱乐性有过之而无不及。老祖宗对待洗澡的态度,不像法国人那样不屑一顾,也不像罗马人那样热衷,遇到祭祀、接驾一类大事,才沐浴更衣。孩子生下来,要到第三天才举行一个叫“洗三”的沐浴仪式。历史上最有观赏性的“洗三”,是杨玉环为“大儿子”安禄山举行的。不知道情种李隆基目睹爱妃亲手为“禄儿”洗澡,心里作何感想。至于杨贵妃本人,赐浴华清池也是明皇的莫大恩宠,算得上朝野关注的大事件之一,宣传干事李白兴致勃勃拿来写诗,流传千古。

把洗澡写进诗里的才子大有人在,比如白居易就写过“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著名诗人兼改革家王安石是个不洗澡的典型,为此还有过被老婆踹下床的光荣记录。比王荆公懂生活的苏轼在这个问题上要积极得多,有词《如梦令》为证: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可见,东坡已经把澡洗出了禅味。

到了明代,洗澡似乎受到了重视。跟王安石同样著名的张居正,就是每天必须洗澡、抹香脂的时尚达人。如果生在现代,曼秀雷登必找张先生代言。

男人洗不洗澡可以写进历史,女性的个人卫生状况如何?据说,慈禧太后洗澡也是件惊动朝野的大事。北京小汤山专用浴池,老太婆坐在小龙凳上,四名宫女侍候,前胸后背,上半身下半身,洗法都有专门讲究,洗一回澡一次性消耗专用毛巾就在百条以上。排场的同时,还有点“天浴”的意思。

然而,比起藏族同胞沐浴节的天浴那种随性和自然,慈禧实在太小家子气。就算现代城市洗浴业发达如此,我们对公开洗澡的态度也难免思想不纯的嫌疑。一家洗浴中心就拿我们这种不洁想象大作文章,远看招牌上一个大大的“天浴”,近看却是“天天沐浴”的广告处理。

“三反”运动那会儿,号召“脱裤子”,知识分子耳朵娇嫩,“脱裤子”被雅正成了“洗澡”。杨绛先生的名作《洗澡》即道出了洗澡的另一层含义。

看来,我们的思想也该洗洗澡了,而且最好来一场藏式天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