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砚台带上唯一的志愿者和二百五十块钱,去成都的荷花池头批发市场买文具。
张莉开了张教学清单,砚台按单先跟张莉还一次价,划掉一些,答应筹到下笔款再给她补齐,然后再准备跟批发市场的老板们还一次价,只有这二百五,多了没有。那时定了一个做事的原则,志愿者尽量不要往赈灾物资上贴钱,仅限出力出时间。志愿者的钱要尽可能地支撑自己赈灾期间的生活费,以期坚持得久一点。
以后会经常来这里购买物资,两人先将整个市场走一遍,比较价格和品类,做记录,下次来就能节省时间。踩点时,有位中年男人很注意她们,几次走近,听她们跟批发部老板聊天。那人胳膊上搭着件外套,这么热的天气,他竟然带外套出来,不正常,以砚台的江湖经验推测,这人说不定也在踩点。拉了张莉一把,提醒她谨慎。张莉很慌张,一慌张就死盯着那个人。砚台掐她都不行,她遏制不住地要看,眼神盯在人家脸上,好像打算在人脸上辨认出“小偷”二字。
有位刘老板,老婆是北川人,娘家十八口人,只活了她一个人。听说是在灾区办帐篷学校,非常热心,愿意以进价卖给她们文具,不赚钱。砚台告诉他第一期筹到的资金只有这二百五十块钱,需要单子上的东西,请他帮忙搭配。他一口答应,就这二百五,文具全给配齐。还告诉砚台荷花池头有赈灾委员会,之前给灾区捐过许多物资,建议她也去找找他们,下次购买量大的话,不仅折扣大,还能免费托运到灾区,只要车能通的地方,他们都有办法运到。喊他老婆帮忙配货,留下张莉店里帮忙打包,他带砚台去找委员会的人。
赈灾委员会有位姓李的大哥,恰好是汶川人,听说砚台计划还要在汶川办帐篷学校非常感动,代表他家乡感谢砚台,那么诚恳隆重,砚台顿时不好意思,只好坦白说还没办起来,正在筹备,将状况一讲,对方很支持,说会尽力帮助,为家乡儿童出一份力,下次有需要购买物资就给他打电话。
回到店里,物资已经打包好,张莉一见砚台就慌里慌张地说:“砚台,刚那个人不是小偷!”“啊?!”砚台倒抽了一口凉气,她不是采访人家了吧?
张莉指了指地上一大堆物资,说:“那个人买的,他刚过来问我们是不是志愿者,要去灾区的。我说是的,他就问我要单子,把你划掉的那些全部给补齐了。”
“人呢?”
“走了。”
“叫什么。”
“不知道,他不说。”
看着地上的物资,这不是做梦吧?伸手就掐了下张莉,听她嗷了一嗓子,才确定这是真的。这也太神奇了吧?拉着张莉又跳又笑,开心极了,瞬间就对帐篷学校充满信心,路遇贵人,才一天工夫,鸡也有了蛋也生了。
晚上回家,砚台翻出个巨大的登山包献给张莉,整理带去灾区的物资,得意地指着包说:“Northface喔,牌子货!献给希望之窗第一员干将!”又找出帐篷睡袋防潮垫一应物事,说:“这个也献给你,好贵的喔,你不可私逃去旅行哈,要好好带孩子喔!”张莉不以为然:“要这个干嘛,又不是去露营。”
砚台含蓄地:“嘿嘿,带上防身嘛,万一,是吧?”张莉忽然有点怀疑:“你们组织有地方住的吧?”“当然有!我们在灾区多受欢迎的,老乡自己不住也要让我们住呢,太感动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做事啊!”张莉也感动了:“那多不好意思啊,我们是去赈灾的,咋能反而麻烦老乡呢!”
砚台翻着新买的本子,满怀憧憬问张莉:“你说,孩子们会在这些本子上记下什么呢?”
张莉很认真地想了想,“应该,是一段生活吧?”
“就这?”
“那,还能是啥?”
“好吧,你太没有想象力了,活人活的都是生活。”砚台颇感扫兴。
“那你说是啥?”
砚台瞪大眼睛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啥有格调的格言来表达,只好点头同意:“好吧,那还是一段生活,但我觉得这段生活肯定很不一样吧。”有个念头一闪,抽出两本,一本自己留下,一本给张莉,说:“我有个预感,这一定是段非常特别的经历,我们一起将它记录下来吧,以后交换着看。”这临时闪现的念头,成了希望之窗的第二个游戏规则。后来每个加入的志愿者,砚台都要求他们做工作记录,而这些被记录下来的经历,正是这本书的原素材。
第二天清晨,送张莉出门,砚台拿出一张去沐水村的手绘地图,和一瓶醋。过去秦朝有“陷阵之士”,上阵之前酒必足。张莉是希望之窗的第一名“陷阵之士”,但她不喝酒,就给她喝醋好了。山西人爱吃醋,国人皆知。张莉忍不住笑倒。砚台郑重鼓励:“张莉!无论你做得怎么样,我都会支持你,我信任你的品格。”
事实证明,张莉确实是最棒的志愿者,她正直朴素,使命必达,后来成为帐篷学校的灵魂人物。有人用语言去感染别人,张莉则是以行动去影响大家的人,修身律己到极其苛刻的地步。她的坚忍甚至偏执,成就了希望之窗后来所有的帐篷学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