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探秘
(2009-11-26 09:33:26)
标签:
脑科学杂谈 |
分类: 脑科学探秘 |
五评《激活沉睡的脑》
《脑细胞激活论》者的主要观点
Ⅰ“血脑屏障”—脑病患者康复的障碍
Ⅱ“脑细胞再生论”—对脑病患者无现实治疗意义
Ⅲ“激活脑细胞”—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关键
【原文】
“脑细胞不可再生”,血脑屏障的存在对脑的保护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也有弊,对于脑组织受到伤害的脑病患者,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药物无法穿越血脑屏障,也就达不到治疗脑病的目的。(Ⅱ部P,13)
脑细胞不可再生。宣布这一科学断言的是脑科学权威,德国科学家费尔德教授。他是经多年艰苦研究后才下此定论的,近百年来人们一直在遵循着。(Ⅱ部P,21)
目前科学界尚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改变脑细胞不可再生这一特性,虽然近年来人们纷纷向这一理论提出挑战。(Ⅱ部P,21--23)
神经干细胞是可以培育的。
迄今为止这些结果只限于动物和患有早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极少量的实验,但没有理由怀疑相似的结果可能在人身上实现。目前尚无法付诸于临床。(Ⅱ部P,21)
纵览人类医学的发展史,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中有关神经领域的科学家就有10位,但无一人因找到了“脑细胞再生”的方法或发明了能够使“脑细胞再生”的药物而获此殊荣。(Ⅱ部P,22)
脑细胞与生俱来的数量就很多,而又有90%以上的脑细胞处于抑制、沉睡状态。如果我们能够将这部分处于“闲置”状态的脑细胞少量地激活,那将是对人类很了不起的贡献。类似于中风偏瘫、帕金森氏综合症、脑萎缩、老年痴呆、小儿脑瘫等疑难脑病就会得到很好的治疗。这么多闲置的脑细胞我们没有充分地加以利用,而是培育新生的、还不如三类处于原始状态的脑细胞,实在是一种舍近求远的做法。(Ⅱ部P,22)
不能否认,“脑细胞再生”一旦成为现实对人类的深远意义是无法估量的。但是已患中风偏瘫、脑萎缩、痴呆、脑瘫、帕金森氏综合症、植物人等疑难脑病的人们将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再生的脑细胞”这一概念上,绝对是个误区,对已患脑病的人无现实治疗意义。(Ⅱ部P,23)
激活脑细胞—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关键。在脑中风的后遗症期,治疗原则应定位在激活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上。(Ⅱ部P,25)
【悖文】
“脑细胞激活论”者认为,现代医学实践对各种脑病的治疗通通陷入“误区”。理由是:其一,脑细胞不能再生;其二,治疗性药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其三,没有任何一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因为能使“脑细胞再生”或能发明“促使脑细胞再生”而获此殊荣;其四,神经干细胞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为期遥远。因此,医学专家、药学专家没有必要浪费金钱、时间与精力去搞治疗脑病的药物研发了;脑病患者不必寄希望于未来,应该中断现有模式的药物和各种康复治疗。
“脑细胞激活论”者为脑病患者鲜明地提出,治疗脑病的原则与方法:
1,在脑中风后遗症期,治疗原则应定位在激活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上;
2,人的脑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制药厂”,脑中的内啡肽有很多天然功能,如β-内啡肽。脑内吗啡能够激活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它的分泌与脑电生物节律α-脑波同步出现,犹如鸡和蛋的关系一样,二者不分先后。若α-脑波得到强化,脑内必然大量分泌脑内吗啡,脑内若有大量脑内吗啡的分泌,激活脑细胞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有效地诱发和强化α-脑波是促使脑内吗啡大量分泌、激活脑细胞的关键;
3,脑病患者的康复进程与年龄大小、病程长短无关,即中风2年和20年、40岁和80岁的患者,不但治疗原则是相同的,其康复能力及效果也几近相同。
现在,再清楚不过了,各种脑病的治疗就在于能够“激活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可是,什么东西能激活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呢?答案是:它就在你的脑内,也就是“脑内吗啡”(β-内啡肽),它能激活抑制状态的脑细胞。可又怎么能使脑内吗啡大量分泌呢?别着急,若α-脑波得到强化,脑内必然大量分泌脑内吗啡。有效地诱发和强化α脑波是促使脑内吗啡大量分泌、激活脑细胞的关键。原来如此!
曾经,笔者怀着强烈的心情,想找到能够诱发和强化α-脑波的方法。于是,脑中不断地搜索,终于有一天,脑中灵光一闪。中医能用针灸治疗脑病,从中受到启发。于是萌发一种冲动:用外部电脉冲刺激,频率选择在8~13Hz范围,就用它,可以诱发和强化α-脑波。
这时侯笔者的心情,真像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当他从浴盆光着身子跑出来时,还边跑边喊道:“我发现了”。现在,回忆起来,这是2007年的事。
近几年,发现有关利用α-脑波的各种治疗、健脑仪,已经陆续被开发出来,并且市场化了。然而,这些基于α-脑波原理的各种仪器真的那么神吗?
现代医学为脑损伤患者提出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长期存在,是神经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
联合神经修复与康复手段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功能。
近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据充分显示大脑具有“可塑性”,脑功能在损伤后可以进行重组。
神经修复的两大途径:
1,神经修复与再生,主要是通过促进内在的神经细胞再生能力和消除神经细胞再生的各种抑制因素来实现的。
既往的观点认为,成人脑和脊髓的神经元不能再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一旦死亡即为永久性的。因此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残存的正常神经元,促进其突触生长是神经修复的主要手段。
神经修复再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⑴在已经死亡了的脑细胞(病灶)周围,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相同的神经元存活,因为轴突再生所需要的结构和功能性的物质只能在细胞体内合成。
⑵再生的细胞轴突必须要有一定的长度,使其能够穿过或绕过受损的“病灶区”。
⑶再生的细胞轴突必须定位于合适的靶细胞,与靶细胞的树突相连接,并实现功能化。
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神经细胞实现了再生并实现部分功能重组。目前,这是脑损伤的药物和康复联合治疗的主要方法。
2,神经修复与再生,是通过内源性干细胞动员或者成体干细胞移植来实现的。
⑴大脑有自我修复机制,脑的特定部位存在着神经干细胞,在脑组织损伤情况下,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但是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干细胞在脑组织损伤情况下,都发育成了神经胶质细胞,而没有分化成为特定的神经元。如何激活这些内源性的神经干细胞,使它们能够向特定的神经元进行分化,并向靶细胞迁移,这是当前脑科学研究的前沿。据悉,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且发表在《Cell》杂志上。
⑵成体干细胞移植使神经康复治疗学成为独立于神经(内/外)科的独立学科。成体干细胞移植给脑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带来新的曙光。科学家们在给哺乳动物损伤脑中移植干细胞后,发现移植的外源性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细胞,并向受损区域迁移。在人的脊髓损伤后,通过移植干细胞治疗,能够使受损的神经功能部分恢复。这意味着,神经干细胞治疗脑病已经为期不远,绝不像《脑细胞激活论》者断言那样:“脑细胞再生,对于各种脑病的治疗无现实意义”。
外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病,可能成为本世纪神经科学最重要的成果,现在,已经取得重要极为进展:
①
②
③外源性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绝大多数没有发育成为目标神经元,这是中科院上海的研究人员首先发现的,这为如何解决神经干细胞发育成为目标神经元的机制问题指明了方向。
以上各点,就是《脑细胞激活论》和《脑细胞再生论》对于脑病治疗的主要分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