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话肾虚
(2009-12-07 10:32:08)
标签:
保健与养生杂谈 |
分类: 身边的科学 |
中医讲的“肾“与西医学上讲的”肾脏”是不同的两种概念。在西医学里,肾脏在人体中有着确切的解剖学位置和功能,肾脏的两大主要功能是:其一它是人体水资源利用的“再生处理器”;其二它也是人体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肾上腺激素)。然而,中医学里讲的“肾”却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大系统”。所以,在中医讲肾的时候,不能将肾说成是肾脏。
在中医学看来,肾有两枚,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肾主阴,命门主阳,故“肾”又有“水火之脏”之称谓,临床上一般所称的真阴、真阳亦即指此。“肾”与“脾”至关重要,一个乃“先天之本”、一个为“后天之本”。
肾的功能
肾的主要功能有:藏精、主纳气、主水液。肾主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肾藏精,是指肾对精气具有闭藏作用,主生长发育。“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肾所藏之精华升为肾气,肾气的充盈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
肾主水,是指肾具有掌管全身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
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一是将具有濡养、滋润作用的津液输布全身;二是将代谢后的浊液排出体外。肾主水的功能是靠肾阳对水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而水液代谢过程的实现,主要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肾主纳气,是指肾可以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保证体内气体正常交换,保持一定的呼吸深度。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听觉灵敏;肾精不足,则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二阴是前阴与后阴的总称。前阴包括尿道和生殖器。尿液的储存和排泄虽为膀胱的功能,但须依赖于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因此,尿频、遗尿或尿少、尿闭多于肾的功能失常有关。后阴指肛门。粪便的排泄虽为大肠所主,但中医认为与肾也有关系。如肾阴不足会导致肠液枯竭而便秘。
肾的病理状态——肾虚
由于某些原因,肾阴和肾阳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恢复时,既能形成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病理状态。超负荷工作、生活无规律、房劳过度、营养不良等原因都会造成脏器损耗,肾气提前衰败。常见肾虚证常被概括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个方面。
肾阴虚 中医将物质归于阴、功能归于阳。肾阴虚就是指物质上的缺乏,消耗过度,精血不足。先天不足很难补,而后天损耗还可以通过调理来治疗。
肾阴虚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失眠、心烦,两手心、两脚心、心口(五心)发热等,还有月经量少、生殖能力差。年轻人肾阴虚会出现早泄、遗精,中老年人肾阴虚容易出现发白、耳鸣、牙齿松动,过早眼花等症。肾阴虚一般容易发生在中青年身上。
肾阳虚 肾阳虚与肾阴虚的症状有相似之处,如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所不同的是肾阳虚为功能匮乏,最为典型的表现是肢端怕冷、四肢发凉,与肾阴虚的五心烦热相反,体现了中医“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的观点。男性肾阳虚易出现阳痿、早泄,女性易出现白带清稀等症状。
阴虚和阳虚相对而言
总的来说,肾虚的症状,在脑力方面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在情志方面表现为头晕、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在意志方面表现为信心不足、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在泌尿方面表现为尿频、尿等待、尿清长等;在性功能方面表现为性功能降低,男子阳痿、遗精、滑精、早泄,女子子宫发育不良、卵巢早衰、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等。还有早衰、失眠、食欲不振不耐疲劳等。
临床上经常有人会问自己究竟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其实肾阴虚还是肾阳虚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是阴、阳都不足,中医的辩证是看偏向哪个。阴阳是动态的平衡,不可能只有一方面不行,而另一方面没问题。
在体为骨 其华在发
肾藏精,精能生髓,髓藏在骨腔中以营养骨骼,所以说“肾主骨”,“骨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充分滋养,坚固有力。如肾精虚少,骨髓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出现软弱无力。临床常见的小儿囟门未闭、骨软无力,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头发的营养虽源于血,但其根基却根源于肾。肾气盛的人头发茂密有光泽,肾气不足的人头发易脱落、干枯、早白。
中医认为,五谷可以补肾。历代养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饮食需要“五谷为充、五果为养”,也就是说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和水果和蔬菜。主食摄入不足,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气不足。每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日粮食的摄入量以400克左右为宜,最少不能低于300克。
要适当摄入一些益肾、养血、生发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桂圆、大枣等对防治脱发大有裨益。另外,豆制品、蔬菜、水果、海产品、鸡蛋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经常吃也有易于养发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