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防治/糖尿病(四)
(2009-02-28 15:45:37)
标签:
保健养生二甲双胍磺脲格列杂谈 |
分类: 健康才是本钱 |
常见病的防治/糖尿病(四)
2型糖尿病的治疗流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治疗过程中:一,对不达标者要根据个体化原则增加药物;二,二甲双胍要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直到达标。
◆降糖效力
◆安全性,副作用,耐受性和依从性
◆病人负担费用
◆降糖外的作用
◇在糖尿病预防试验(DPP)研究中,二甲双胍显著降低糖尿病风险达31%。
◇控制血糖方面,二甲双胍与磺脲类相似,高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
◇在血脂方面,二甲双胍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
◇在心血管保护方面,英国前瞻性研究(UKPDS)证实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致死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并降低36%的全因死亡率,42%的糖尿病相关死亡率和32%的糖尿病相关终点,此外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在安全方面,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常有中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且具有自限性,极少会导致乳酸酸中毒。对除非有肾损坏的证据风险,患者一开始就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因为二甲双胍本身不会对肾功能有影响,但肾功能受损可能会造成二甲双胍的蓄积。当血清肌酐(Cr)>1,4mg/dl时禁用。
◇2007年ADA/EASD最新共识推荐二甲双胍(格华止)是独一无二的药物,与生活方式干预一起同时作为诊断后即开始的治疗。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分类及机制
(1)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内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加强外周组织(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血管反应性和内皮细胞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性,降低大血管病变和临床终点事件。
(2)磺脲类:通过刺激胰岛素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其降糖效力与二甲双胍相似。副作用是容易出现低血糖,使用磺脲类治疗后,体重增加,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不良影响。
(3 格列酮类: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发挥作用,结合在磺脲受体的不同位点,较磺脲类半衰期短,发生低血糖的频率较低。
(4 噻唑烷二酮类: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动剂(PPAR)调节剂,增加肌肉,脂肪,肝脏对内源性外源性胰岛素敏感性,保护B细胞。副作用是体重增加和液体潴留。
(5)α—糖苷酶抑制剂:降低远端小肠多糖的消化率,主要降低餐后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