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2022年14期转载拙作《御寒袍》
(2022-07-12 14:13:09)御寒袍
段奇清
人生难免为风霜冰雪所困迫,可世间有种情感是一件“御寒的袍”,这就是师生情。
1924年冬日的一天,熊庆来将身上的皮袍脱了下来,交到妻子的手中,说:“你赶紧去典当铺一趟,把它给当了。”妻子疑惑:“家中还有点儿钱,只要精打细算,节约一点,还可以维持几天。”正说着,从窗户中刮进一阵寒风,熊庆来不禁打了一个冷战。妻子说,“天这么冷,你只有这件袍子,还得靠它御寒呢!”熊庆来说:“只过两三天学校就会发工资,那时我们就能把它赎回来。”
原来,严济慈1923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因成绩特别优异,由爱才惜才的老师熊庆来等三人资助去法国巴黎大学深造。这一天又是他给严济慈寄钱的日子,可经济一时困难的学校这个月没能按时发工资。熊庆来于1921年从法国学成归国后,到学校教数学,只参加两年多工作的他没有积蓄。听了他的话后,妻子心疼丈夫,也担心严济慈在国外挨饿,不禁眼泪汪汪地拿着皮袍去了典当铺。
虽说熊庆来典当了自己唯一的皮袍,身体忍受了几天的寒冷,可一想到在法国的严济慈,能够不因钱的事而影响健康和正常学习,心中也就暖暖的。
熊庆来也不负老师的期望,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后,在巴黎的严济慈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回国途中他在接受《里昂进步报》记者的采访时,再次对日寇的侵略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致使他和家中都遭到日本特务的监视。他一时无法回到北平,便从香港绕道去了云南昆明,因没有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十分窘迫。此时,熊庆来正担任云南大学校长,对这位令他感到极为骄傲的学生,要一如既往地帮助,于是他介绍严济慈的夫人张宗英到云南大学图书馆工作,严济慈一家人的温饱这才有了保障。
对于老师的帮助与关怀,严济慈一刻也不能忘怀,在他心中始终有恩师那件御寒的袍。在法国留学时,他将老师的帮助和爱护,化作求知的动力——只因他在数学、物理等方面的优异成绩与杰出表现,法国开始承认中国大学的文凭。恩师一件御寒的袍,知恩图报的他,将之变成一袭为国争光的闪光的袍。
此后,虽说常处在寒冷侵袭中的严济慈,也时刻关心着恩师的冷暖。“文革”期间熊庆来蒙受冤屈,有很多人怕受牵连避而远之,严济慈却常去看望当时住在中关村31楼一层的恩师。冬日里无论多么冷,严济慈心中总有着恩师那件御寒的袍,他披一袭风或雪,到熊庆来的家中,送去点好吃的,陪恩师说说话;每年春节,不说寒风凛冽,就是下着漫天大雪,他也会去给恩师拜年。
有人对严济慈说,你总去熊庆来家,不怕有人说你们师生串通一气,对抗“文革”吗?严济慈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地说:“我只知道老师是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数学泰斗,而且他对我恩重如山!”
1969年2月3日,因身心受到造反派的摧残,熊庆来与世长辞,孩子们忍着巨大悲痛给父亲的20多位学生打了电话。不久前去医院探望过恩师的严济慈,接到电话后悲痛万分,一个小时内从城里赶到中关村,在恩师遗体前泪如雨下。
恩师去世后,严济慈又总去探望师母姜菊缘。对于“反动学术权威”的家属,造反派百般欺凌、刁难,师母一家人的生活朝不保夕。对此严济慈非常难过,与同是熊庆来的学生、当时还是“专政对象”的华罗庚一起商量,两人冒着风险,一同给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李定写信,终于给师母争取到一份按月补贴。纵使后来已是耄耋之年,严济慈也常常与华罗庚商量,如何照顾好多病的师母。
作为我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的严济慈,被徐悲鸿誉之为“科学之光”,物理学家潘建伟院士也称赞他“是知识分子的典范”。虽说这是在赞誉他这位学生,但也是对恩师光芒人格的高度赞扬。
师生之情是一件“御寒的袍”,正是这件袍,让师生之情似阳光一样,给世人的心灵“穿”上光芒万道温暖无限的“袍”。
发表于《莫愁.时代人物》2022年2期
《读者》2022年14期转载
字数:1515
地址:湖北省仙桃市新城壹号5期1栋2202室
电话:13135997369
微信号:13135997369身份证:42242719581207033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仙桃市宏达路营业所